老爷子钱绍文73岁,膝下5个子女。除了二女儿钱巧萍在外当老师,其他人吃住都在一起。家里设有仓库、公共食堂、公用洗手间。一台公共洗衣机,夏天换衣多的时候各家得排队洗。老爷子夫妇住在1楼。子女工作忙的时候,他负责做一日三餐。“每天光大米就要吃掉十几斤。”老爷子说。
平时谁回来晚了,锅里总热着饭。
生活开支公款买单
老爷子钱绍文说,其实每个子女在临海市区都有房子,但大家就是喜欢住在一起。算起来,一大家子人在一起有13年了。
13年前,长子钱海欧和长女钱晓春开始做副食品批发生意,成立临海市蒙发贸易有限公司,钱海欧任总经理。
刚起步,两家人起早摸黑地推销,很苦很难。后来小儿子夫妇和小女儿夫妇加入,前几年长孙钱李俊也跟着做生意。
“进了钱家大门,全由集体开支。”钱海欧说,合伙13年来,一大家子人的资金收支全在一起。大家口头约定,无论功劳多少,公司的股份平摊,5户人家各占2成。后来加入的小儿子、小女儿刚入股时可以打“白条”,等来年赚了钱再把利润当股本。
平常的菜、生活用品、常用药品和小孩吃的零食都集体公款统一购买,平均分配,到年底再一起结算。
包括总经理在内,每人每月从做出纳的小女儿那支取1000元生活费。如果1000块钱不够用,或者有买房、小孩上学等大笔开支,可以额外支取公款,在公司能力范围内多少不限。额外支取的公款年底结算时从各自的分红里扣。
兄弟姐妹抱团创业
提起为什么要搞“平均主义”,钱海欧说了一件事。20年前,钱海欧办了家纺织厂,由于竞争激烈,亏了30多万元。“当时兄弟姐妹们都掏钱,能借就借。大妹把所有钱都拿出来了,二妹把房子都抵押了。”钱海欧说,当时他一直在想,等有机会赚钱了,大家一起投资,齐心才有力量。
加入前,小女儿钱春萍在上海开办公用品店,单独在外创业不容易,于是她也结束了上海的生意回来了。
5户人家按个人的能力分工,各尽所能。钱海欧作为当家人,相对忙得多,进货、产品推广都离不开他。
“没有谁监督,大家靠自觉,有事就干,没事休息。”钱海欧说。
买房子从公款预支
今年3月初,公司一年一度的结算,除去集体开支,每户人家可以分到20万元左右的利润。
“去年老丈人盖房子,我从公款里支取了6万元,子女上学支取了2万元,还剩下12万元左右。”钱李俊说,说是结算,其实没有人把钱取出来,而是继续滚入公司下一年的运营。
作为公司的第三代成员,钱李俊说,他很享受现在这样的状态。有人说,这样没有积极性,但老爷子说得好,人多好办大事,大家把钱放在一起,公司的流动资金就充裕了,就像温州人喜欢抱团投资一样。
还有就是,“今年你家买房子,把公款取出来买,等有钱了还回去,明年他家再买,不必为借钱买房焦头烂额。”
家族和睦,公司在外的口碑也好了。如今,钱家的副食品批发公司有100多个员工,供应临海和周边地区大大小小的副食品店、超市,年利润上百万元。
矛盾解决靠家族会议
老爷子说,这么多年来,没人计较钱多钱少,讲个信任。但一大家子人在一起,要说没有矛盾是不可能的。
公司已经买了十几辆车,前几天,老大钱海欧又说要买。兄弟姐妹们开了个“家族会议”,其他几个不同意,说车多了用不了。老爷子蹲在旁边,静静地听,过好一会发话了:公司规模不断扩大,需要用就得买。
老爷子一发话,其他人就不说话了。
在这一大家子人里,老爷子充当着“族长”的角色。平时该进什么货,如果子女们意见不一,最后往往由老爷子决定。钱海欧说,这是对父母起码的尊重。
子女在身边很知足
兄弟姐妹多了,父母由谁来赡养呢?当下有两种普遍的做法,一是送父母去养老院,兄弟姐妹出份子钱;二是父母打点行囊,过上轮流寄宿的“流浪”日子,甚至有子女互相推托不愿赡养的,老人们子孙满堂,却无限凄凉。
和子孙后代住在一起,开销在公款里支,老爷子说,他们夫妻俩真正享受了天伦之乐,“子女们都在身边,很知足。”
家庭和睦对小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平时老爷子买零食回来,孩子们一人一份,没人会多拿。
今年正月十四,老爷子夫妇过金婚。9岁的曾孙特意向父母要钱,买了两套红色的袜子、内衣,说要送给太公太婆,把老爷子夫妇乐得合不拢嘴。
王霜 甘凌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