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于太湖洞庭山(今苏州吴中区)的碧螺春茶,因芽多、嫩香、汤清、味醇而被誉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据传,民间最早称它为“吓煞人香茶”,直到清康熙皇帝巡视江南,品尝了一盅“吓煞人香茶”后大加赞赏,但觉得“吓煞人香”其字不雅,于是根据茶的外形卷曲如螺、泡制后汤色如碧为特征,亲自赐名“碧螺春”。自康熙年后,碧螺春也成为朝庭的贡茶。
“碧螺飞翠太湖美,新雨吟香云水闲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碧螺春明前早春茶开摘时节。今年开春因气温偏高,碧螺春开摘季节有所提前。目前,吴中区东西山碧螺春茶园面积约3.1万亩,今年总产量约300吨,其中碧螺春产量约150吨。据测,今年的碧螺春价格总体和去年持平,明前碧螺春茶每斤约3500元。
在东山吴侬碧螺春茶叶专业合作社,数百位来自四川、安徽等地的采茶、炒茶工已进入连续加班的工作状态。据吴中区农业局介绍,随着碧螺春茶全面开采,将有更多来自四川、安徽、江苏等地的农民工进入洞庭东西山采茶,预计数量近十万。今年,吴中区将评选碧螺春炒茶大师,并赴北京、上海举行碧螺春推介会,下月还将举办采茶比赛和碧螺姑娘评选等活动。
另外,今年吴中区将严格规范洞庭山碧螺春地理标志的使用,对乌牛早等引进茶树品种不予发放地理标志商标。同时使用2013年全新原产地标识,一品一码的防伪二维码里,含有企业名称、茶叶等级、生产日期等信息。消费者可根据上面的查询电话直接验证茶叶的真伪,一旦发现商家使用假冒、翻新混装、虚标等级等现象,将予以严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