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2:文娱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申城地铁平添艺术气息吸引流动人群
~~~申城地铁平添艺术气息吸引流动人群
~~~申城地铁平添艺术气息吸引流动人群
~~~申城地铁平添艺术气息吸引流动人群
     
2013年03月24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名画出“宫”音乐入“地”
申城地铁平添艺术气息吸引流动人群
朱光 张瀚文
■市民昨在地铁人民广场站厅参观“海上魅力”摄影展  本报记者 郭新洋 摄
  大师名画、音乐汇演、摄影展览……首届上海市民文化节昨天以“文化服务日”启动之际,把文化艺术的热潮也裹挟进了地下———地铁浦电路站、人民广场三角大厅等地举行了各类贴近乘客的活动,“止”住了流动的人群。

  名画取代广告

  “这是苏州四大园林之一,很多画家都画过类似的题材,但吴冠中的这幅很特别,以点、线、面的方式引领观者进入抽象雕塑般的奇幻世界……”循声望去,原来中华艺术宫副馆长茅宏坤在地铁走廊边当起了讲解员,正在为大家介绍吴冠中的《狮子林》。这幅作品与吴冠中的另一幅名作《玉龙山下古丽江》是此次在地铁浦电路站展出的两幅高仿真作品。

  此次“与大师零距离作品展”选用吴冠中的画来“打头阵”。市文联主席施大畏说,“我们不想让名画一直被关在‘宫’(指中华艺术宫)里,地铁的客流量每天可达800万人次,非常利于文化的传播。”他进一步透露:“我们还在考虑将地下画廊扩展到更多的地铁站,展现海派画作艺术史的完整脉络。”接着,还会展出七位有代表性的海派画家的作品,如林风眠、关良等。他大胆设想:“最好把四号线打造成国画线,再来一条油画线。”随后,申通地铁相关负责人吴昕毅表示,“只要你们拿作品,我们就展,有多少展多少。”

  展出的名画代替了原来的广告,画作边还配上了画家简介。来往行人漫步于前,走走停停,最后都驻足观赏。一位大学生表示,无意间在地铁站看见大师的画作,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也有路人表示,非常期待看到更多大师的画作。行人们纷纷拿出相机,与名画“亲密合影”。

  音乐“充实”空间

  人民广场地铁站的三角大厅是一个宽阔的地下广场,来自知音艺校的刘志明正卖力配合着《自由地飞翔》的节奏敲打着架子鼓,一个小舞台被里三层外三层的人群团团包围。原来,这里正在举办一场市民音乐会。音乐会的小舞台挨着地铁生活馆,既利用了楼梯下的空间,又不影响市民的正常行走。即便是在客流高峰期,也不必担心会因为舞台而造成拥堵。只要在表演方面有一技之长的市民都可以主动报名上台表演,无论是残疾人还是健全人,无论是科班出身的还是自学成才者,精彩之处,观众们毫不吝惜掌声。

  刘志明自小患有唐氏综合征,但有很好的节奏感,自三年前开始学习打鼓,每天练习8个小时,直到把手磨出血泡,终于成为一个合格的鼓手。志明说,最大愿望是参加“中国达人秀”,所以先在地铁里的舞台“热身”。随后,小刘阿姨的一曲《青藏高原》具有专业水准,音色明亮,声音稳定。还有一位口技表演者,用娴熟的口技技巧表演了一段《地铁里跑火车》。观众侧耳倾听,火车鸣笛,“轰隆轰隆”进站,模仿得惟妙惟肖。观众称赞道,把火车和地铁“混搭”在一块很有意思。音乐会上的节目可谓精彩纷呈,花样百出,让观众目不暇接,不舍得挪步。

  本报记者  朱光  实习生  张瀚文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第五届世界中国学论坛·特别报道
   第A05版:社会新闻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读者之声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中国新闻
   第A10版:特稿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文娱新闻
   第A14版:体育新闻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人才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星期天夜光杯·连载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第B06版:星期天夜光杯·读书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国学论谭
   第B08版:星期天夜光杯·音乐音响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地带
   第B10版:星期天夜光杯·民间收藏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东方大律师
   第B12版:星期天夜光杯·百姓纪事
   第B13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第B14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B15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6版:星期天夜光杯·动漫
只要给个舞台“阿拉”不会坍台
词美曲美身段美 你醉我醉大家醉
名画出“宫”音乐入“地”
中国瑞典音乐人 沪上对话聚一堂
新民晚报文娱新闻A12名画出“宫”音乐入“地” 2013-03-24 2 2013年03月24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