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8:星期天夜光杯·音乐音响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3月24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两款萨瓦利什唱片
刘蔚
  ◆ 刘蔚

  德国老一代指挥大师萨瓦利什的去世,让古典乐迷一片唏噓。上海人最早知道萨瓦利什的名字,大概是在1984年。那年他率领巴伐利亚国立歌剧院访沪,演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轰动一时。当时改革开放不久,中国与西方的音乐交流极少,作为世界级歌剧院的到来,还是前所未有的第一次,因而让申城乐迷大开眼界。可惜笔者当时对歌剧还处于懵懵懂懂的状态,未去观赏,其演出盛况还是后来听朋友介绍的。

  转眼到了1993年,萨瓦利什接替穆蒂出任美国费城管弦乐团音乐总监,不久便率团访华。费城是解放后第一支访华的美国一流乐团,时在1973年,由奥曼迪率领,由是名声大噪,成为中美外交与文化交流史上里程碑似的崭新一页。时隔20年,萨瓦利什与费城乐团第二次访华,双方高层都十分重视,两国最高领导人都写了贺词。遗憾的是,那时上海还未建大剧院,缺乏合适的演出场所,演出被安排在体育馆,无法尽显华丽优美的“费城音响”。然而作为有幸亲临现场的听众,笔者还是领略到萨瓦利什大师严谨儒雅而又不失热情的指挥艺术风采。

  能够在现场亲炙大师风采固然是一种幸运,不过机会毕竟不多。平时欣赏音乐,更多的还是通过唱片。笔者手头正好有两款萨瓦利什的CD:一张是他指挥德累斯顿国立管弦乐团的舒曼第二、第三交响曲(见下图)。我买的是特价片,记得那天在原音乐书店选了几张正价版CD正要离开,不想在下楼转弯处特价柜里发现了这张EMI版,外壳已陈旧,蒙上薄薄的灰垢,这可能是它特价处理的原因吧。虽然品相不佳,但名家名团,价格极其优惠,于是便买了下来。回家后取出片子欣赏,却让我大喜过望,深感物超所值。从封底标注看,唱片母盘制作于1973年。萨瓦利什正在巴伐利亚国立歌剧院音乐总监任上,颇能展示他处理德奥作品的艺术风格。此时大师刚满50岁,正是音乐家的黄金岁月。他指挥乐团在其特有的浑厚绵密的音响的基础之上,又奏出了通透优雅的音色,让舒曼的这两部交响曲于朴实热情、忧喜交织之中,充满了悦耳的歌唱性。

  第二款萨瓦利什唱片是他指挥的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五钢琴协奏曲》(“皇帝”)和莫扎特《第20钢琴协奏曲》。当时,我正在写《20世纪指挥大师》一书,其中有唱片鉴赏部分,由于觉得萨瓦利什的唱片还不够,便去选了EMI版的这套两片装CD。这三部作品分别录于1992年(实况)、1982年和1985年,都是他在费城管弦乐团上任之前的制作。大师将这三部交响名作处理得条理清晰,没有刻意夸张的痕迹,一切都让音乐自己来说话,很能体现老一代的德奥指挥大师纯正隽永的趣味。

  德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施瓦茨科普夫多次与萨瓦利什合作,她曾这样评价这位老搭档:“萨瓦利什从来不标榜自己,彰显自己的价值,他只是想把音乐无拘无束地展现出来,这是一种很美妙的感觉,就像你在与他私下交谈。”乐如其人,我们能从萨瓦利什指挥的音乐中,感受到这一评价恰如其分,生动贴切。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第五届世界中国学论坛·特别报道
   第A05版:社会新闻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读者之声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中国新闻
   第A10版:特稿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文娱新闻
   第A14版:体育新闻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人才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星期天夜光杯·连载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第B06版:星期天夜光杯·读书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国学论谭
   第B08版:星期天夜光杯·音乐音响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地带
   第B10版:星期天夜光杯·民间收藏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东方大律师
   第B12版:星期天夜光杯·百姓纪事
   第B13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第B14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B15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6版:星期天夜光杯·动漫
许忠和他的法国老师墨赫雷教授
两款萨瓦利什唱片
《克莱采奏鸣曲》与克莱采《练习曲》
奇怪而令人愉快的肖斯塔科维奇《第九交响曲》
新民晚报星期天夜光杯·音乐音响B08两款萨瓦利什唱片 2013-03-24 2 2013年03月24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