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开春,我回故乡苏州时,在一位朋友家里看到他种的春兰花色嫩黄,馥郁芬芳,便讨了一撮回上海,栽养在一只宜兴产的紫砂盆里。岂知它偏偏欺我没经验,到第二年眼看春天将逝,仍迟迟不见花苞;而原先那一簇簇碧绿生香的兰叶却变得有点枯黄了……我心中着急,只得再次造访那位苏州朋友。对方见我求教心切,便对我说:“我带你去找老安师傅吧,他那里有一本《兰华谱》,听说许多名贵的兰花,都是根据那书上提供的经验栽培的。我也正想借机一睹‘芳容’呢!”
老安师傅是个老花工,退休之后仍在拙政园带徒弟和培养花卉盆景。当年,朱德到苏州拙政园参观时,他和其他接待人员一起陪同来宾,穿过迤逦曲折的、两旁饰有移步换景镂墙花窗的长廊,来到临水而筑的“卅六鸳鸯馆”内,将自己多年来精心培育的兰花展示给朱德等人观赏……最后,朱德赠送了十盆兰花和一本《兰华谱》,据说其中那些叶如翠带、花似羊脂的兰花,都是从江西、福建等地选出的优良品种。
踏进月洞门见过老安师傅后,终于看到了那本《兰华谱》。此书为16开繁体译本。编者系日本的小原流水,全书详尽地记载了200余种形式各异的兰蕙名称、由来和特征,间或穿插一些发现和培植过程中的花边趣闻及艺兰家赞誉的诗品,并附有图片与丰富的栽种技术经验……从书中可以看出,我国栽培兰花历史悠久。书中所述的名兰,绝大多数从我国富饶的江南沃土上采撷而得。其中如春兰之畹香、绿英、小打梅、月佩素、翠鸾、陈绿梅等许多品种,最早还是从苏州发现的;后来传到日本,经过不断繁殖与培养,逐渐发展和衍变为愈发优秀之名花。
后来,我将这本《兰华谱》的内容摘抄在笔记簿上,细细品读。这才发现,我那盆兰花所以没培育好,是因为没掌握它的生长规律。兰花的特性是“爱朝日,避夕阳,喜南暖,畏北凉”。书上还说,养兰要“四戒”:“春不出,夏不日,秋不干,冬不湿。”可是我不管春夏秋冬,常把它搬到阳台上去晒太阳,不论干湿寒暑,兴致来了就浇上一通水。而且兰花最忌煤烟熏染,我却把盆搁在厨房边……这样效果怎会好?根据此书提供的知识我不断摸索后,慢慢的,它的根部爆出了几尖新绿,接着便撺出了阔厚的兰叶。冬去春来,便满室幽香,清冽醉人。正如其间所载一首赞“春兰水仙瓣”的诗所说:“二月春风卷地香,天涯芳草任徜徉,寻得幽兰报知己,一枝聊赠梦潇湘。”
从此,每当有客来,总是对兰花赞不绝口,仿佛我初去苏州朋友家里一样,来过的朋友也开始爱兰、艺兰,许多人还把《兰华谱》借回去摘抄,吟诗作画,颂扬兰蕙的高雅品位,哪里有兰花盛会也会结群前往游园品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