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的这尊骨灰石椁是在2008年于盐仓地区建设民宅时发现的,是明代时期用以放置骨灰的器具,相当于现代人所用的骨灰盒。它长90厘米,宽80厘米,高73厘米,外形仿照古代房屋建筑,有考究的庑殿顶,主体部分外侧正面有一浮雕感的石碑,用以刻写逝者的名讳。整个庑殿顶相当于石椁的盖子,打开后可见两个直径和进深约为15厘米的凹槽,用以放置骨灰坛。
据民俗专家介绍,明代时采用“火化”的多为佛教信徒,当时松江地区著名的普照寺、超果寺等寺庙香火都很旺盛,信徒众多。另外,还有部分没有能力负担棺木等费用的人家也会选择“火化”。明代松江学者李绍文撰写的《云间杂识》记载“松俗火葬习以成风……然其费亦不少,……何不买地分许,薄葬其亲,俾免焚炙之苦?”表明当时的主流观念是反对火葬,主张用棺木土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