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限购两罐
英国多家零售商10日说,注意到近期有顾客“不同寻常地”一次性购买大量婴儿奶粉,因此决定限制购买量,以满足所有顾客的需求。
当地主要连锁超级市场“特易购”、“塞恩斯伯里”、“艾斯达”和“莫里森”在卖场挂出“限购”标识,针对达能、雀巢等生产商旗下品牌的婴儿奶粉,规定每名顾客限购两罐。其他零售商正在采取类似措施。
英国媒体推测,新政策与中国市场对国外奶粉品牌需求量大增有关。
市场奶粉短缺?
法国达能集团10日确认,英国多数连锁超市限购令涵盖其旗下的奶粉品牌“美乐宝”和“牛栏”。
达能集团在一份声明中说:“我们认为,奶粉销量增加的原因是,为满足中国家长对国际品牌奶粉的需求,对中国的非官方出口上升……通常而言,多数家长每次买一罐(奶粉),所以,希望限购令只会对英国家长产生最小的影响。”声明还承诺采取措施应对英国市场奶粉短缺的状况,包括增加牛奶产量和旗下所有品牌奶粉每周的配送量。
但英国一家母婴网站的创建人弗里加德认为,有关英国市场奶粉短缺的说法是“谣言”,会导致英国母亲们产生恐慌。
全球最大食品生产商瑞士雀巢公司否认旗下奶粉产品“SMA”在英国市场有短缺现象,同时称限购令为零售商一方的政策。
代购者仍在买
就“限购令”是否有实效,一名为中国顾客在英国代购奶粉的中国男子表示,他先前每天在住处周边15公里以内的商店里采购奶粉;限购后,需要改为在周边40公里的区域内采购以满足代购需求。男子说,他以每罐大约10美元到15美元的价格在英国购买奶粉,以25美元到30美元的价格在中国网站上销售。宿亮(新华社供本报稿)
相关链接
多国出台“限购令”
中国顾客和代购商抢购奶粉,迫使多个国家和地区推出限购政策。
新西兰2012年10月,新西兰主要超市规定,每名顾客每次限购两罐奶粉。新西兰初级产业部将对非法输出婴儿配方奶粉的企业和个人分别处以最高30万新西兰元(约合24万美元)和5万新西兰元(4万美元)的处罚。
澳大利亚2012年下半年,澳大利亚多数药品保健品店联合采取措施,规定顾客每次限购4罐奶粉,部分超市限购两罐。澳大利亚最大食品零售商“伍尔沃思”出台新规,每名顾客每单交易最多只能购买4罐奶粉。
德国今年1月底,德国大型连锁商店DM和R°ssmann规定每名顾客最多购买3盒奶粉。DM超市限购令随后“升级”,要求顾客出示孩子身份证明或携带孩子才能购买。
荷兰今年1月,荷兰多家超市和商店限制顾客购买奶粉的数量,部分超市规定每名顾客一次只能购买一罐奶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