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因资金链断裂等问题,一些中小型开发商抵押在银行的楼盘被法院查封后进入拍卖市场。虽然拍卖成交价远低于市场价,但成交后须一次性付款等严格限制,还是打破了很多普通市民想借此改善住房的梦想。
初衷无法实现,国拍公司领导很是不安。经多方协调,我们精心设计了一个房地产拍卖组合贷款方案,动员银行提供贷款,期待能为参拍市民解决住房困难扫除后顾之忧。
我们在法院委托下,精心挑选了20套住房作为拍卖品。公告刊登后,引起了市民极大关注,公司咨询电话几乎被打爆,总机接线员和咨询员一周内接了近万个咨询电话,连喝水吃饭都没空。现场看房市民达3000余人,有255人办理了拍卖登记手续。公司拍卖厅一时难以容纳,拍卖只能移师黄浦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剧场举行。
1999年3月30日下午,国家注册拍卖师叶肇咸槌起槌落,20套房产经过一个多小时激烈竞价,成交了18套,成交金额362万元,成交率达90%。其中1号拍品是位于国权路上的一套三室一厅(面积97.3平方米),拍卖师以每平方米1350元的价格起拍,瞬间就有50多人举牌响应,价格因此扶摇直上,到每平方米2100元时,仍有十来人应价。经过整整40多轮的竞价,该房由举着17号牌的景女士以每平方米2680元的价位拔得头筹。此后,每一套住宅都会经过一番激烈竞争,以超出底价较大幅度的价格成交。尚有两套住宅流拍,原因在于参拍的市民对拍卖还缺乏了解,价格报出后犹豫再三,以致错失了良机。
现在看那次房拍的成交价,人们也许会发出一声感叹:“价格那么便宜!”可在当初,我们还认为这个成交价已偏高了。我们分析价高的主要原因,是参拍者众多,其中不乏住在被拍房屋附近的市民,他们对小区情况十分熟悉,出于照顾老人孩子等目的,买房已经成了他们的刚性需求。不过聊慰人心的是,这一成交价仍低于同类地区的二手房价(那时这一地区的二手房价为每平方米3200多元),参拍市民还是得到了每套房便宜数万元的实惠。
由于信贷支持,参拍市民底气陡增,纷纷买到了心仪的住房;法院则加快了结案速度,维护了债权人债务人的权益;银行也在这一业务中,扩大了信贷范围和规模。公众对这场拍卖会的评价是:“一石三鸟”。我们国拍公司也因此开创了银行信贷介入司法房地产拍卖的先河,为领先中国拍卖行业打下了坚实基础。那一年,笔者因参与其事,还获得了年度拍卖最佳组织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