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些时的全国两会上,有政协委员批评我国外语教育现状,质疑英语教育耗费学生大量精力且戕害甚多。这些批评虽不免刺耳,但确系发自肺腑之言。
对英语教育如此重视,而效果又几何呢?不少高校毕业生虽自高中起一直接受全英语教育,但步入社会后仍是哑巴英语,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很多英语还不错的大学生英语的听力主要是靠熬夜看美剧和好莱坞大片而得。
学好英语真能走遍天下而无忧吗?看看二○一○年公布的上海外资企业百强构成,以英语为母语者仅占百分之八;而日资、德资等企业合计占到百分之五十二。笔者一次与两位学生同乘地铁,她们一路上对在某外企面试中被一高职学历女孩击败之事愤愤不平,不服的理由仅为自己的英语六级成绩远比那女孩高,让人无语。笔者时有介绍外企赴各大学面试招录,了解近来的趋势是,不少外企在录用新人时更重真才实学,而小语种国家企业即使需要外语人才也明显青睐粗通本国语言而非英语流利者。可见,即便有志于外企,也不见得凭一口英语就能百战不殆。
外语无非教育和工作、生活的工具,实非目的。绝大部分日本人不善外语交流,但这毫不影响其成为世界强国,此皆因其人数极少但水平顶尖的翻译团队会及时把国外最新的科技知识和文化信息译成日语供国民使用,根本无需全民学外语。大学教育应在外语和专业中更重后者,没有实际技能和渊博知识的外语“人才”终将沦为庸才。
在世界不可逆地向多极化的演进中,曾历长期辉煌的英语终将洗尽铅华,回归平凡,而加强培养大批小语种人才,使小语种不再“小”,势所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