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3: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4月14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老友陈少春
冯漱笙
  冯漱笙

  四月自美返沪省亲,心中惦记着要去祭奠一位老友——上海越剧院一级演员、越剧名家陈少春。

  陈少春生于1930年,她出身贫苦,少年学艺,十六岁时便登台挑起全家生活重担。她唱腔流畅,扮相清丽,一生塑造过众多角色,最具代表性的当数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拍摄的越剧电影《碧玉簪》中饰演的男主角王玉林,其形神兼备,自成一格,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我与她相识于“文革”时的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她被下放到上海橡胶模具厂“战高温”,跟我学习操作机床。当时我三十不到,她四十出头,名为师徒,实同姐妹,从此结下忘年之交。陈少春没有架子,生活朴素,记得有次在她家要拍张照片,她竟挑不出一件像样的上镜衣服,是我脱下一件自己手织的毛衣让她穿上,这张照片我一直保存至今。

  十年动乱结束后,陈少春回到心爱的演艺岗位,在创作室担任编剧、导演兼教师工作,参与培养了众多舞台新人。当年她编导的《红缘错》上演时,赵志刚、胡敏华、华怡青等一批青年演员脱颖而出,如今早各挑大梁。她还为杭州越剧团、兰州越剧团改编导演了《玉蜻蜓》《香妃的传说》等,有时还参与演出,焕发出艺术“第二春”。

  后来,陈少春退休,我出国定居,见面的机会虽然少了,但只要我返沪必会相聚。2011年春,我俩在她位于南昌路的只有十来平方米的简陋小屋内相谈甚欢,她谈及新编发的《七叶一枝花》尚未搬上舞台,而有关“观音故事”的剧本也在酝酿之中。临别时,她找出她的所有戏照(十几张而已),要我挑两张留作纪念,并相约来年开春再度相聚。不料一别竟成永诀,当年冬季惊闻噩耗:少春于2011年12月9日因突发心梗离世。

  陈少春一生不求闻达,默默付出,生活清贫却知足常乐。汶川大地震后,她将多年积蓄好几万元悉数捐出,令人肃然起敬。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社会新闻
   第A06版:中国新闻
   第A07版:国际新闻
   第A08版:目击
   第A09版:专版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体育新闻
   第A13版:体育新闻
   第A14版:视界
   第A15版:新视界
   第A16版:专访/新世界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阅读·连载/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第B06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记忆
   第B08版:音乐音响/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B10版:谈话 /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译文
   第B12版:百姓纪事 /星期天夜光杯
   第B13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B14版:快乐作文 /星期天夜光杯
   第B15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6版:招生招聘 /人才周刊
十几年前的一场房拍会
居高声自远
“七大艺人”
密码——输到用时方恨多。
土豆年和土豆名
今宵灯谜
那双乌黑发亮的眼睛
老友陈少春
再议英语教育
新民晚报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B03老友陈少春 2013-04-14 2 2013年04月14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