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7:浦东开发开放23周年特刊
     
本版列表新闻
十年坚持,支教不懈。“久牵志愿者服务社”创办者张轶超——~~~
十年坚持,支教不懈。“久牵志愿者服务社”创办者张轶超——~~~
十年坚持,支教不懈。“久牵志愿者服务社”创办者张轶超——~~~
十年坚持,支教不懈。“久牵志愿者服务社”创办者张轶超——~~~
十年坚持,支教不懈。“久牵志愿者服务社”创办者张轶超——~~~
     
2013年04月18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十年坚持,支教不懈。“久牵志愿者服务社”创办者张轶超——
“放牛班班长”有爱有愁
  一个寻常的周四晚上,陆续有很多学生背着书包,走进了位于浦东唐镇救助站里的久牵志愿者服务社。他们都是住在附近的农民工子女,放学之后来“久牵”,于他们来说,几乎成为一种习惯。 

  “久牵”字面的意思是长久牵手,这也是张轶超成立久牵志愿者服务社的初衷。连他自己当初也没有想到,这一“牵手”,已逾十年。他曾获得全国百名优秀志愿者等诸多荣誉,但比起这些“头衔”,他更愿意听到另一个称谓——“放牛班班长”。 

  摘桑叶“邂逅”外来娃 

  “我的梦想,是满足那些心灵对知识的渴望,帮助他们获得实现自我的信心,使每个人都有同等的教育机会……”这是张轶超在母校复旦大学演讲时的一段话。他没想到,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他要经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 

  2001年,张轶超还是一名复旦大学的哲学系研究生,媒体一篇有关农民工子弟学校的报道,让张轶超萌发了接触这些人、帮助这些人的想法。 

  当时,张轶超养蚕,时常去复旦大学附近的江湾镇采桑叶。那时的江湾镇,有天鹅、野鸭、老鹰和一片美丽的田园风光,也是一片农民工聚居区。正是在那里,张轶超“邂逅”了那些外来务工者孩子,看到了他们的教育环境:简陋斑驳的教室、发音不准的老师、时断时续的课程、虽天真烂漫却有些粗俗无礼的孩子们。 

  于是,张轶超和一些同样有理想的同学们开始支教。高峰的时候,志愿者队伍有100多人,几乎支撑起当地农民工学校的一半课程。“那时候的我,根本没有预料到,我的生活中从此再也无法抹去那些农民工子弟的身影,甚至可能伴随终生。”在张轶超的“久牵日志”里这样写道。 

  音乐串起“放牛班的孩子” 

  音乐教育是久牵的特色之一,而这一切,起始于久牵有一支随时可以拉出去表演的外来务工者子女合唱团———“放牛班的孩子。” 

  “放牛班的孩子”,是张轶超志愿者之路上值得记录的一个事件。 

  2006年,红火的支教之路陷入困境。先是资助人撤资,场地没了,再是张轶超和他的志愿者伙伴陆续离校,志愿者队伍萎缩。接下来,大量农民工子弟学校倒闭,生源流失。困境下,张轶超只能找工作,成为平和双语学校的一名老师,一边教书,一边用自己的微薄的收入去继续自己的志愿者之路。 

  就在这时,在上海根与芽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帮助下,久牵成立了“放牛班的孩子”合唱团,合唱团在中福会的舞台上演出之后,久牵获得了第一个10万元资助。 

  从最初的大学生支教、放牛班合唱队发展起来的久牵,十年后的今天已经有电脑、英语、合唱、舞蹈、美术、古筝、笛子、吉他、口琴等专业志愿者教师课程,而这些在久牵成长的学生,渐渐地懂得了人生的价值与生活的感悟。2011年3月,久牵创办之初的首批学员王新月,因其优秀的学业成绩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被UWC(世界联合学院)加拿大分校(Pearson Schoo1)全奖录取,将在那里修习两年的大学预科课程(IBDP)。 

  理想与现实距离有多远 

  周四这晚的英语课,由交通银行志愿者主讲,6时不到,近十位志愿者老师就过来了。而这时,报名的学生只来了5位。负责日常管理的志愿者姚渊这才知道,还有一位学生“临阵脱逃”了。于是,紧急让另一名学生骑自行车去家里把学生找回来。 

  由于家长和学校的不信任,造成生源不稳定,是目前张轶超和“久牵”遇到的最大困难。张轶超说,孩子偶尔来几次,家长不会有什么意见,觉得“久牵”能够帮他们照看几次孩子,但如果发现孩子经常来,家长心里就会产生担心和怀疑。 

  现在的张轶超非常忙碌。除了每周固定在久牵上的两节课程之外,每周还要兼职在平和学校上7节课。此外,更重要的是,他要将大量的时间用来对外交流,要不停地约见企业、媒体———因为自诞生之日起,久牵就面临着草根慈善共同的窘境:筹募善款难、专业化程度低、公众不信任等。在张轶超看来,在复旦做志愿者,他还算是一个“仰望星空”的人,而现在不得不为“五斗米”折腰。 

  来自周围人的不解,也是张轶超面临的另一个现实问题。很多人见到张轶超,都会问同一个问题:“为了公益,您至今单身,没有房子娘子,您对另一半有什么要求?”每每此时,张轶超总是很无奈地回答:“一定要找一个支持并理解我工作的人,因为共同的兴趣和志向,才会让我们相处得快乐、过得幸福!” 

  事实上,如今的父母对张轶超已经由反对变为默许,从原来希望他有一份像样的工作,买房、娶妻、生子,变为不再干涉。“虽然,父母还是不赞同我做这件事,但是,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还是会默默地支持我,帮我渡过难关。”张轶超说。 

  在“久牵”教室的墙上,张轶超留下了一首美国诗人希尔弗斯坦的诗:“总得有人去/他甘愿为自己心中的梦想/去做一个擦拭灰尘的人。”这是他鼓励孩子们的话,更是让自己坚持走下去的动力。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广告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广告
   第A08版:要闻
   第A09版:科教卫新闻
   第A10版:民生新闻
   第A11版:社会新闻
   第A12版:农夫山泉公告
   第A13版:农夫山泉公告
   第A14版:法治新闻
   第A15版:早间点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广告
   第A18版:中国新闻
   第A19版:国际新闻
   第A20版:国际新闻
   第A21版:文娱新闻
   第A22版:文娱新闻
   第A23版:文娱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A25版:体育新闻
   第A26版:体育新闻
   第A27版:财经新闻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连载
   第A31版:阅读
   第A32版:招生留学/人才专版
   第A33版:广告
   第A34版:广告
   第A35版:浦东开发开放23周年特刊
   第A36版:浦东开发开放23周年特刊
   第A37版:浦东开发开放23周年特刊
   第A38版:民生上海
   第A39版:广告
   第A40版:广告
   第B01版:军界瞭望
   第B02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3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4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5版:新民环球
   第B06版:博览/新民环球
   第B07版:新民环球/论坛
   第B08版:科学/新民环球
   第B09版:家装专版
   第B10版:社会/新民环球
   第B11版:新民环球/商界
   第B12版:地产资讯
   第B13版:地产专版
   第B14版:幸福之门/专版
   第B15版:市场之窗/资讯
   第B16版:市场之窗
   第B17版:新民楼市
   第B18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9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20版:长泰公馆颠覆
   第B21版:长泰公馆颠覆
   第B22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23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24版:广告
   第B25版:广告
   第B26版:地产资讯
   第B27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28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29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30版:广告/新民楼市
   第B31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32版:广告/新民楼市
   第B33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34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35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36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37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38版:广告/新民楼市
   第B39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40版:广告/新民楼市
网络传爱心积聚正能量
感动浦东 感动上海
“放牛班班长”有爱有愁
我是“中国通” 我有“中国缘”
高行女孩在轮椅上挥动“翅膀”
新民晚报浦东开发开放23周年特刊A37“放牛班班长”有爱有愁 2013-04-18 2 2013年04月18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