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8”这个数字,两月前几乎要风传天下——某省一个厅,粗粗统计了一下,去年一年竟开了1068个会,平均日开三会,而这个“厅”,还是一个“不怎么重要的部门”呢,并非身居要害、炙手可热的“衙门”呵!于是“1068”不胫而走,网络之上沸反盈天,但是过了两个月,我们就又淡忘了这个“1068”——今天说这个“1068”,还有谁记得它呢?“1068”个会照样在开,“一个也不能少”。
其实“1068”并不石破天惊,君不见众多的单位部门,每一周的日程表上,从上午到下午直至晚上,密密麻麻排满了的都是会议?君不闻也是一个月前,一位县委书记告诉记者,“这一周开了34个会”?可见“会海”之浩瀚,可见会议之如牛毛,“1068”之稀松寻常,只是一个“常数”罢了。
会,还是要开的。但我们可不要忘记那本名著《帕金森定律》中的一句名言,说开会往往说明机制本身的设计和运行出了问题,所以要把本来“各司其职”、按部就班的人们一下子召集起来,叫做给正常框架“打补丁”、救急。不管这结论对不对,现在的问题是,我们不少同志把开会当成了“正常”,所谓“工作就是开会”;把开会当作了“落实”,所以凡有“精神”,就要开会“贯彻”,凡有任务,就以会议“落实”,会开过了,事情就“落到了实处”,报告做完了,也就“贯彻”完毕。这种被习近平同志批评为“从会议到会议”的“抓落实”,这种“以会议落实会议,用文件贯彻文件”的不变模式,浸淫着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也是我们的会海无边、难以移易的原因。至于有些地方,年初是名目繁多的任务计划会、远景规划会,年中是杯筷相交的代表会、协调会、推进会、交流会,年末又是皆大欢喜的评比会、庆功会、表彰会,就更不是“1068”这个4位数可以刹住车了的。
“1068”个会,开得基层干部苦不堪言。整天陪会,哪有时间抓发展实务,会会要汇报,又哪有精力来考虑民生实事?这是不少基层书记的抱怨。他们固然“会风不好”,一是逃会,能避则避,二是进了会场打瞌睡,一听报告就眼皮打架,三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发短信打电话,其实这林林总总的“会风问题”,不也是对“会海无边”的无声抗议吗!当然也有这样的同志,来自于群众底层、实践之中,但是“1068”个会开下来,慢慢也“习惯”了整天泡在会上,结果呢?群众工作的一身“武功”废掉了,带着泥土气的好作风也在这无穷无尽的“会”上消磨殆尽。
自然也有对于“1068”个会乐此不疲的。我们有些干部,似乎已经习惯了在一个接一个的会议中过日子,甚至习惯了在各种会议上放一样的“空炮”,讲各异的“假话”,偶尔半天没有会、“轮空”,他还真有些“空落落”呢!于是一个会场赶到另一个会场,成了道地的“华威先生”。至于少数领导同志,乐于在会上“找感觉”,惯于在麦克风前“过把瘾”,喜欢面对成百上千的下属“树威信”甚至“显威仪”,就不仅是个“会风”问题,而且是颇有一点“残余”的味儿啦!
“1068”,我们不要轻忘这个数字,更不要让它周而复始、愈演愈烈。还是要从体制的改革入手,从根本上解决“文山会海”之弊,否则,“1068”将年复一年,改作风或仍变成“一阵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