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评论·专栏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4月20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难以言表:从温良到戾气
李泓冰
  李泓冰

  这两天,看过各路弹眼落睛的新闻,忽然想起辜鸿铭那几句曾让俺沾沾自喜的描述,“中国人的性格和中国文明的三大特征,正是深沉、博大和纯朴”,中国人拥有“那种难以言表的温良”。

  作为中国人,忽然对这位西洋其表、华夏其魂的同胞,生出“难以言表”的惭愧。

  这个春天颇不宁靖。大洋彼岸的美国三日两炸,伤亡惨重。中国的猪们和鸡们相继成了新闻主角,从餐桌主力变成可疑食源。这两天它们则退避三舍,大众眼球又甩进大学宿舍,一群老同学在网上网下相“聚”时,纷纷谢过当年室友“不杀之恩”。这份沉重的调侃,源于近日相继爆出的校园凶案:复旦医学院研究生黄洋的横死与室友的被拘,竟是因生活琐事产生不和;南京航大两名同学在宿舍内因口角而冲突,竟至伤亡……

  新闻自有媒体去爆料,倒是新闻主角和看客的心态也很有看点,做的和看的,常会冒出一股无名之戾气,此起彼伏,不知其源,不知其所终。

  比如,波士顿爆炸中有中国女孩罹难,网上一片哀悼,也有个别触目的幸灾乐祸者,对遇难者恶意揣测。比如南京航大命案,舍友亦无深仇大恨,冲冠一怒便酿惨剧。近些年来类似事件层出不穷,主角有学生,有升斗小民,也有官员武将,还曾把全武行从地面打上高空,从国内打到境外。在网上,有些地域之争、观念之争,也很容易激出互相辱骂,甚至发展到现实中的拳脚相加。

  中国人这是怎么了?我们的“深沉、博大和纯朴”和“难以言表的温良”呢?我们温柔敦厚、互相揖让的君子之风呢?

  衣食足似乎未必知礼仪,或许“不患寡而患不均”道出要害。很多人如今都身染“吊丝综合征”,自认弱势群体,怀着极大的不满与火气,苦大仇深,谁都欠着我……

  戾气之源,或因“比太阳还要有光辉”的公平正义在局部的稀缺,导致严重的社会失衡,使戾气易燃易爆。一些体制性的暴力与准暴力行为在传播中走向泛化,如暴力强拆、暴力执法以及个别官员的失当行为,成了某种负面示范。社会矛盾反复堆叠累积,一些地方戾气深重,礼崩乐坏,哪怕只为“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都会横刀相向。

  如果互相多看几眼,就会发现,他们、你们、我们,彼此之间是多么相似。一样的自认“弱势”、一样的一触即跳、一样的不容自身利益有些许受损……再往深里看,一样受过流水线般的应试教育,一样从网络上得到海量信息,一样面对切近、陌生而充满诱惑的世界。托克维尔曾经这样评说法国人,“人们彼此相似,却对彼此的命运互不关心”。这仿佛成了一种恐慌,每个人都胶着愤怒于“别人”的特权,但现实的压力以及“特权”的诱惑,却又让每个人都向往着那些足以使自己和吊丝真正区别开来的“特权”,一旦得不到,则把戾气四处泼洒,不在意是否伤及无辜。甚至有些施暴者和受害者,在另外的情境下,可能就会互换一个位置。

  化解戾气,固然政府是首要责任人,要在法制环境,在自由平等的条件下,为每一个人创造全面发展的机会。但对每一个人而言,体制的缺陷、官员的失范、他人的堕落,并不是我们将基本道德和文明素养弃若鄙屣的理由和借口。

  辜鸿铭或许还眼巴巴地看着我们呢!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评论·专栏
   第A05版:广告
   第A06版:综合新闻
   第A07版:综合新闻
   第A08版:综合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科教卫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文娱新闻
   第A14版:家装专版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建筑物语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设计之都
   第B06版:海上名家/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8版:博物巡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0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漫画世界
   第B12版:拍卖指南/国家艺术杂志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连载
   第B16版:新民俱乐部
   第T01版:广告
   第T02版:广告
   第T03版:广告
   第T04版:广告
打造浦东升级版须“腾笼换鸟”
切莫轻忘这个“1068”
“躺着中枪”的盛筵
难以言表:从温良到戾气
新民晚报评论·专栏A04难以言表:从温良到戾气 2013-04-20 2 2013年04月20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