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图书,坐在沙发上读,不行——手里拿不住;靠在床上读,不行——压得你肚子痛;外出读,更不行——别说口袋放不下,书的分量也成了累赘。我们好以“手不释卷”来形容好读书的人,现在不行了——好读者的手是拿不住这样的“卷”的。
这种“厚重本”唯一的读法是:把书放在书桌上,正襟危坐地去读。这样读书,坐它个一两小时,还可以;时间长些,则难耐了。在今天快节奏的时代,谁有这样的条件、时间与心境,去读这劳什子呢?只好不读了也罢!
想当年,上世纪60年代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分四册,鲁迅杂文每本也只有几十页,阅读与携带都非常方便。而如今新版的《红楼梦》成了厚厚一本,有的出版社甚至把四大名著合订在一起,厚重得简直邪乎。莫言的作品,明明是一本一本分别出版的,现在也装订在一起,成了“厚重本”。这样的书你能随意翻阅吗?能“手不释卷”吗?
我怀念那个方便读书的年代,《青春之歌》《保卫延安》《红岩》《红日》《红旗谱》《三里湾》等名著,开本都不大、纸张都不厚、字排得满满的,有多好啊!出版社为读者方便与节约着想,还出了简装本,价格只有原价的一半。
其他文学名著也出简装本,出版社专门出版“文学小丛书”,甚至5角钱一本的“五角丛书”。价廉物美的图书,深受读者欢迎,爱书人外出时口袋里常常放着本书。读书盛行,是当年的世风。
如今出版社为什么纷纷推出“厚重本”呢?想来想去想不明白,只能认为出版社出这种书不是为了读书人,只是为了某些人“收藏”(装饰)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