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田径脱胎换骨了?且慢,别忘了,这是发生在全运年的大背景下。逢全运年涨成绩,对于中国田径来说似乎已成规律。诚然,到了全运年的比赛,参与的运动员更多,积极性更高,比赛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这是好成绩频频出现的一个客观因素。但在这样的时间节点,成绩出现如此大幅度提高,让人不免困惑:世界大赛上,中国田径为何依旧底气不足?
把脉虚火上升的原因,业内人士以及专家的解释、分析、诊断各式各样,有地方政府、运动员重视全运会说,有国内征战精神更加放松说,还有其他上得了台面和上不了台面的各种“假说”,不一而足。究其根本原因,恐怕还是跟中国特色的全运战略、全运体制有关。
内战内行,外战外行,这已经成为中国田径长久以来的毛病。全运牛气、奥运憋气,除极个别运动员外,水平较高的选手几乎都有国内大赛成绩好、国际大赛成绩差;全运年成绩好、奥运年成绩差的情况。
百米大赛被誉为田径项目中的王中王,能在这个项目中将成绩一举提高0.12秒,张培萌的成绩固然让人欣喜。但对于他而言,真正的考验并非是国内赛场,而将是8月的莫斯科田径世锦赛。 本报记者 厉苒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