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国内众多艺术节庆中,1960年起正式举办的“上海之春”,历经时代风云变幻走向成熟,是新中国成立后举办历史最悠久、持续时间最长的音乐舞蹈类节庆品牌。城市文化生活的品质提升,需要不断涌现融入时代创意的艺术成果和代表最高水准的艺术新人。
(下转A2版) (上接第1版)多年以来,“上海之春”将扶持、推出新人新作始终当作办节宗旨,《梁祝》《红旗颂》《白毛女》等一大批艺术佳作萌生于这个平台,日后成为经典;朱践耳、吕其明、何占豪、陈钢、俞丽拿、闵惠芬、郑石生等众多曾在“上海之春”崭露头角的新人,也成为了被人们尊敬的艺术名家。新作纷涌、新人辈出,使得每届“上海之春”春意盎然,逐渐被打造成上海文化艺术的标志性品牌。
如今,“上海之春”已培育了“海上新梦”“未来音乐家”“春天的律动”等多个孵化新人新作的项目机制。通过这些机制,本届“上海之春”将进一步向市民展现上海音乐舞蹈的创作和表演新动向、新局面。其中,“上音优秀交响乐作品音乐会”,集中了本市“学院派”作曲家们风格多样的交响新作;首次公演的原创音乐剧《楼兰》,以全新创作理念为观众讲述楼兰古国的凄美爱情故事;“海上新梦作品音乐会”将第七次展示本地音乐家委约创作的最新成果;当代舞剧《一起跳舞吧》、芭蕾舞剧《简·爱》则是上海舞蹈界最近半年内刚刚推出的热门作品。音乐舞蹈新人们,也将在本届“上海之春”的舞台上大展身手,在一系列参演专场中,市民们可领略到来自本市各专业学府和音舞团体,以及全国音乐学院的年轻人们呈现的艺术新貌。
本届“上海之春”以“服务全国,拥抱世界”的姿态,在为广大市民展现国内外艺术经典和精品佳作的同时,加大了“中西合作,艺术对话”的互动力度。来自法国、德国、捷克、英国、罗马尼亚等国家的音乐名团,不仅要上演各自国家的名曲,还将在音乐会中以加入中国作品、邀请中国青年音乐家加盟的方式,促使表演和欣赏产生艺术碰撞的火花。管乐艺术节、Mini音乐节、国际合唱艺术周、世界音乐季等“节中节”,以及华人微博钢琴大赛、西班牙古典吉他比赛、校园歌曲创作比赛等活动,则让专业与业余在同一平台相互切磋,进一步提升上海群众文化的活力,也促使这个属于艺术的春天,更加绚丽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