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7:星期天夜光杯/记忆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4月28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汪辜会谈”二十年:怀念两位历史老人
钱勤发
▲ 汪辜签署协议后互相敬酒
▲ 汪道涵(中)答记者问
▲ 辜振甫(中)答记者问
▲ 采访“汪辜会谈”记者证
  ◆ 钱勤发

  作者简介  钱勤发 原《新民晚报》资深记者,上海市十佳记者,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任记者30年共撰写了300万字新闻报道,以及300余万字的报告文学、纪实文学、散文等,多次在全国获奖。先后出版了报告文学集《出国热:迅速缩小的世界》《超越国界的法律大冲突》《南国英魂曲》;散文集《永远的女儿》《我只说想说的话》;纪实文学集《名案回眸》《美人劫》《海派大律师》。

  1993年4月27日。

  新加坡,海皇大厦。

  这个日子和异国的这座地标性建筑,注定成为两岸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由台湾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简称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和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简称海协会)会长汪道涵,两位中国老人率领的最高级别的民间代表团破冰而来。44年的坚冰在两位老人诚挚炽热的胸怀中慢慢消融。我作为《新民晚报》特派记者,赴新加坡采访了这次以两个老人姓氏命名的——“汪辜会谈”。全国仅北京和上海两地共16家媒体采访这次会谈,晚报界唯独《新民晚报》一家。现在,我将保存了20年的采访素材和图片整理出来,以纪念20年前具有历史意义的为世界瞩目的“汪辜会谈”,也是对已经仙逝的汪道涵、辜振甫两位历史老人的怀念。

  唐树备“敲锣打鼓”

  1993年4月24日上午8时28分,我们乘坐的航班从上海虹桥国际机场起飞,这是东方航空公司首航新加坡。5个小时以后,飞机平安降落在樟宜机场。

  下午4时45分,我们走向丽晶酒店的总服务台,报上姓名。总台小姐灵巧地在电脑上敲键,很快,我们姓名的英文字母显现在荧屏上。这时,我们得到一个信息,5时30分,会谈双方的二号人物唐树备和邱进益将在海皇大厦举行新闻发布会。

  于是,我们顾不上办理入住手续,将行李箱包托付给总台小姐,驱车直奔海皇大厦。

  海协会常务副会长唐树备和海基会副董事长邱进益,在新加坡的预备性磋商今天结束。“汪辜会谈”的所有准备工作全部就绪。

  翌日中午12时,海协会常务副会长唐树备在丽晶酒店的夏宫,请大陆记者和部分香港记者共进午餐。唐先生笑口常开,平易近人,没有一点架子。他用一口纯正的上海话同我们交谈。他说,他祖籍上海,是在上海出生的唐家第八代,在南洋中学读过6年书,1949年离开上海,曾在《福建日报》《新越华报》、中国新闻社做过25年新闻工作,1971年到外交部领事司任副处长。此后,唐先生曾任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外交官、驻旧金山总领事。他说,他在旧金山时,与汪道涵汪老结识,他们的友谊就从那时开始的。

  当我们的话题转向即将举行的“汪辜会谈”时,唐先生笑道:“见一次面总比不见面好,见两次面比见一次面好。见面一次情,见面总有缘。双方能心平气和地坐下来谈,就是很大的成果。”他又说:“我们是敲锣打鼓的,最后要由汪老和辜先生来确认。”

  汪道涵笑答记者

  4月25日下午4时,我们驱车赶往机场,采访汪道涵会长的到来。

  机场贵宾厅聚集了200多名中外记者。

  5时25分,身着中灰色西服的汪道涵会长偕同夫人及随行人员,踏着红地毯,步入贵宾厅。78岁的汪道涵面带微笑,神采奕奕,在警察的护卫下,先入休息室。5分钟后,他和唐树备常务副会长一起来到记者们等候的小会议室。

  汪道涵先念了简短的书面讲话稿。他说:“我认为,为了中华民族包括2000万台湾同胞的根本利益,两岸同胞应面对未来,把握住国际发展的趋势所赋予我们中国人的历史机遇,以宽阔的胸怀向前看,加强合作,携手努力,共同振兴中华。我深信,只要双方本着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实事求是、求同存异的精神,就一定能使这次会谈顺利进行,并取得积极成果。”

  继而,汪道涵当场接受记者的采访——

  有记者问:汪会长这次来新加坡之前,是否同江泽民见过面?

  汪道涵笑笑说:我来之前,曾同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王兆国见过面,并交换了意见。

  有记者问:不知汪会长对这次会谈有什么看法?

  汪道涵笑答:这次会谈能够举行,是海峡两岸有关各方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两岸交往中跨出的重要一步。

  20分钟以后,汪道涵及随从离开机场贵宾厅,驱车前往下榻的丽晶酒店。

  辜振甫语出情深

  4月26日下午2时30分,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从台北飞抵新加坡。他同夫人沿着昨天汪道涵踏过的红地毯,走向贵宾厅。辜振甫也向记者宣读了简短的讲话稿。他的嗓音轻细得让人都竖起耳朵。他说:“海峡两岸,不仅有地理、历史、文化的溯源,更有血浓于水的民族感情……展望未来,如何消除彼此间多年来的隔阂与离异,这的确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程,企盼海峡双方都能以开阔的胸襟、理性的了解、高度的智慧、务实的态度以及稳健的步伐来加以推动。今后,海峡两岸的中国人都应该扬弃‘零和’的逻辑,秉持‘双赢’的理念,相互扶持……海基会与海协会已跨出了历史性的一步,我祝愿也相信这一步可以为两岸的中国人在追求他们的理想上,带来更大的希望与更强的信心。”

  辜振甫的这番话重重地敲在两岸记者的心里。

  有记者问辜先生:来新加坡之前,是否同李登辉见过面?

  辜振甫禁不住笑了,一旁的副董事长邱进益也笑了。辜振甫说:“你问我是否同李登辉见过面?我们经常见面,一个星期至少见面一次。所以,我不必为这次会谈的事情去求见。”

  76岁的辜振甫来头不小。他是台湾国民党中央常委,与已故的蒋经国和国民党主席李登辉私交都很好。他的经济实力在台湾排名前6位,是个巨富,现任10多个大公司的董事长。辜振甫喜好京剧,常登台扮演诸葛孔明。他还擅长油画及古典诗词,并能创作小说。

  汪辜握手再握手

  4月27日,我们等待一个历史性时刻。

  这个时刻,终于来了——

  上午9时25分,我们到达海皇大厦。

  海皇大厦是新加坡船务公司的一幢办公楼,坐落在幽静的亚历山大路上,楼高26层,白色面墙,周围绿荫遮地。新加坡总理吴作栋曾在这幢楼里办公。这幢楼里大大小小的会议厅难以计数,是新加坡一流的会议场所。难怪唐树备和邱进益选中海皇大厦作为“汪辜会谈”的地点。

  我们凭胸前的采访证进入大厦,乘电梯上了四楼。在进入会议厅之前,又作安全检查。

  会议厅四壁竹枝装饰,淡雅整洁,四周置有鲜花,多为新加坡的国花胡姬花。中间一条长桌,长桌两边分别是10把黄皮转椅。这就是“汪辜会谈”的桌椅。

  10时零5分,汪道涵和辜振甫两位老人同时从两扇电梯门内走出,并肩迈入会议厅。瞬间,摄像机、照相机如电光般闪烁。200多名记者的目光齐刷刷投向缓步而来的两位主角。他们身后是相对的各自9名会谈人员。

  当汪道涵和辜振甫在相对的5号位入座后,随即站了起来,各自稍倾前身,伸出右手相握。这时,全场动容,桌子两端的记者沸腾了,不停地喊道:“这边,这边。再来一次,再来一次!”汪、辜两位老人也被现场气氛感染了,笑容满面,一次又一次地握手,连续握了4次,还频频向记者们致意。这友好而又热烈的场景持续了5分钟,恰似坚冰消融,春意浓浓。随后,他们面对桌前的清茶和润喉糖入座。记者们退场。“汪辜会谈”正式开始。

  一个半小时以后,唐树备和邱进益分别在4楼和26楼召开新闻发布会,向记者们传递会谈情况。唐树备说:“汪辜会谈”的气氛是融洽的。

  友好的气氛一直延续到下午。当唐树备与邱进益在继续上午的会谈时,汪道涵夫妇和辜振甫夫妇同去松林俱乐部品茗茶叙。两位老人聊家常,谈京剧,叙往事,情思翻飞。汪道涵向辜振甫赠送了10盒中国京剧大全的录像带;辜振甫回赠了陶瓷制品和水晶工艺品。

  情同手足九道菜

  夜幕降临。汪道涵夫妇、辜振甫夫妇,以及海协会和海基会的全体人员,又相聚在有着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董宫夏莲厅。汪道涵宴请辜振甫一行。

  晚宴九道菜:乳猪鳝片、乳酪龙虾、琵琶雪蛤膏、董园鲍翅、官燕炖双皮奶、木瓜素菜,以及三种海鲜。饭是荷叶饭,还有一道水果拼盘。谁知,九道菜道道有寓意,挨序而来:你我“情同手足”,同是“龙族一脉”,今夕“燕语华堂”,“琵琶琴瑟”和鸣,谱一曲“喜庆团圆”,祝大家“万寿无疆”,海峡两岸的“兄弟之谊”能“前程似锦”、“三元及第”。别出心裁的九道菜是董宫中餐部运作经理许德全设计。他说:“我经常设计这种菜单,这九道菜是我的灵感之作。”于是,大家在这份特殊的菜单上签名留念。汪道涵在菜单上题词:佳肴佳味,手足之情。辜振甫题写了:但知春意发,谁识岁寒心。

  结束这历史性一日的采访,踏着新加坡迷人的夜色,返回下榻的丽晶酒店,写完稿子,心绪翻滚,一夜难眠……

  4月28日上午,汪、辜与他们的夫人各自活动。

  汪道涵和辜振甫分别拜会了新加坡工商总会的华侨领袖,其中有大名鼎鼎的连瀛洲博士、年轻有为的郭令裕会长。

  汪夫人和辜夫人则去新加坡最著名的旅游胜地圣淘沙游览。当记者问及两位夫人对“汪辜会谈”的看法时,汪夫人说:这是先生们的事情。辜夫人笑道:他忙他的,我忙我的,我相信我的先生能处理好自己的事情。

  两位夫人的妙答,引得记者们笑声朗朗。

  汪辜举杯庆圆满

  4月29日上午9时过后,200多名中外记者早早聚集在海皇大厦,等待“汪辜会谈”成果的相关协议签署。

  四楼会议厅作了重新布置,呈台上台下之形态。台上置有一张铺盖着红绒布的桌子,桌子中央放有一盆胡姬花。桌后是并排的两把椅子,椅子后面安放了一排台阶。而台下是记者们的活动场地,比会谈那天宽裕多了。

  10时40分,汪道涵夫妇和辜振甫夫妇,在两会代表的陪同下,步入会场。这时,摄像机和照相机纷纷作响。

  两位老人面带微笑,走上台,并排坐到椅子上,两位夫人站立于后;两会人员分两边站在台阶上。

  10时45分,汪、辜提笔签署了4项协议:《汪辜会谈共同协议》《两会会务与会谈协议》 《两会公证书使用查证协议》 《两岸挂号函件查询、补偿事宜协议》。在签约过程中,汪、辜交换了一次座位,以示友谊和平等。4份协议也分两个版本,一个繁体字版,一个简体字版。

  签约完成后,两位老人又一次热烈握手,并互换了签名用的自来水笔,以作纪念。最后,工作人员递上香槟酒。汪、辜频频举杯。两位夫人和两会全体人员也举起香槟酒,两岸同胞不断碰杯,共祝会谈圆满结束。

  随后,汪、辜分别在4楼和26楼向记者们作了最后讲话——

  汪道涵说:我和辜振甫先生一见如故,这次会谈也增进了彼此的友谊,我们希望有更多时间增加彼此的了解,所有协议只是文字,更重要的是实质,这就要看今后的行动了。

  辜振甫评价这次会谈是跨历史性的一步,为两岸将来的发展,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他重申:会谈的过程是透明的,就其成果也证明会谈的本质是民间性、事务性、功能性、经济性的,当可消除少数人的疑虑。

  至此,“汪辜会谈”的所有议程全部完成。

  以海峡两岸两位老人姓氏命名的这次历史性会谈,铭刻在我的记者生涯。

  20年来,大陆与台湾两岸关系的发展,证实了20年前《联合早报》的预言——“汪辜会谈”是海峡两岸在实质上结束了明显的对抗状态,屡经艰辛考验后跨出的第一步;而只要跨出最艰难的第一步,再跨出第二步、第三步,就容易多了;这是两岸关系发展史上的一大突破,是迈向长远合作的重要里程碑;“汪辜会谈”为长远的统一事业先行铺平道路……

  是的,20年后的今天,我们越发怀念为两岸破冰之旅作出重要贡献的汪道涵、辜振甫两位历史老人。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科教卫新闻
   第A05版:民生新闻
   第A06版:社会新闻
   第A07版:中国新闻
   第A08版:目击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新视界
   第A13版:新视界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视界\人物
   第A16版:招生招聘/人才专版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广告
   第A21版:广告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招生招聘/人才专版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阅读·连载/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第B06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记忆
   第B08版:新智/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地带
   第B10版:谈话/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译文
   第B12版:万象/星期天夜光杯
   第B13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B14版:市井故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5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B16版:家装专刊
“汪辜会谈”二十年:怀念两位历史老人
新民晚报星期天夜光杯/记忆B07“汪辜会谈”二十年:怀念两位历史老人 2013-04-28 2 2013年04月28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