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会现场,仍然是家长“唱主角”,专业去向、是否接受调剂等问题,成为考生家长们咨询焦点之一。
上海交大首次在每个学院派出教授参与现场咨询,希望通过现场沟通能帮助考生进一步了解专业涉及的领域、具体培养计划和将来的发展方向等内容。不过,考生家长们的问题显得更加“直接”和“实际”——就业率、签约单位、签约单位是否事业编制、薪资水平等等。
交大电子信息安全工程学院薛质教授说,考生自己往往会问专业学什么,而家长则更关心就业出路。而且现场咨询的家长远多于考生,说明考生填报志愿的自主性还不够高。薛教授认为,中学阶段“循规蹈矩”的学习,让孩子们在专业选择上难以自己“做主”。
交大密西根学院的一位大二学生家长蒋先生在现场当起了志愿者,作为“过来人”与考生家长们分享经验。他的孩子即将完成上海交大的两年学习,并将赴美国密西根大学进行两年电子工程学习。“孩子高考时就想好了将来出国留学,所以选择交大密院。头两年的学习是不分专业的,到第三年才选择,这对孩子来说有一个很好的适应和寻找方向的过程。”
一位普通中学的上海考生,在咨询会上关注外省市高校,他认为自己的成绩冲刺交大会比较困难,但热爱计算机的他希望在外地985高校找到合适的机会。北京林业大学的招生老师表示:本校特色专业在全国排名靠前,在全国各省录取分数都要高于本科线几十分,但在上海招生分数相对较低,对喜爱这个领域的考生是一个不错机会。
很多家长尤其关注专业调剂和转专业的问题,他们希望孩子如果被调剂到不喜欢的专业,能够通过转专业得到二次机会。
本报记者 易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