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公共艺术创意中心(下文简称“中心”)的LOGO以英文名称Public Art Creative Center的首写字母构成了一个曲别针的造型。汪大伟解释道,一枚曲别针可以变成1、2、3、4、5、6、7、8、9 和加减乘除符号;可以变成英文、拉丁文、俄文字母,于是,天下所有语言能够表达的东西,曲别针都可以表达。此外,曲别针还可导电,做琴弦、夹子、绳索、挂链、项链……“只有创意无边,才能创造无限。”
身处“设计之都”,上大美院院长汪大伟感叹,这三十年来,城市化发展的结果是“千城一面”。文化特色被淹没在功能化的建设中。公共艺术创意是上大的强项,汪大伟和他的团队决心用这个来牵头,来对接城市发展和社会服务。汪大伟用三个故事解释了中心的精神。
手工坊增色顾村
在首饰设计师李桑看来,顾村公园内的工作室无疑是一个世外桃源。上大首饰设计专业硕士毕业后的她,在为打造自己的品牌努力的同时,不局限于谋求商业利润,想要做一些让传统手工艺换新颜,促进传承的事情。她的这个想法,得到了上海大学顾村手工坊的大力支持。
上大校区位于宝山区,“顾村”原本给人的印象大抵是“钢铁”“灰尘”等字眼。近年来,随着宝山区的发展和顾村公园的建造,新城镇建设完成的同时,赋予顾村新的文化属性是当地政府委托上大美学院共同营造的重要事情。
前些年,在汪大伟的亲自主持下,与宝山政府一起打造了上海宝山国际民间艺术博览馆,也是中国国内规模最大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其多媒体互动的概念也令人耳目一新。如今在几方协办下,一个总面积约为3000平方米,位于顾村公园内,毗邻国际民间艺术博览馆的上海大学顾村手工坊建成了。这个上海大学与宝山区人民政府的“区校共建”基地,设有陶瓷、玻璃、首饰、漆艺、刺绣等工作室。
由于幸运地成为了上大公共艺术创意中心设计养成对象,李桑得到多项扶持,包括部分创作资金,中心还计划着制作网站,为她的设计申请外观专利等等,来帮助李桑完成一个设计师到品牌创始人的华丽转身。
汪大伟表示,顾村创意中心内主持工作室的几位教授都在专业领域内有相当的建树,共同的目标就是帮助传统手工艺与都市手工业完成对接。顾村手工坊落户顾村公园后,老镇结缘艺术,重焕新生。
工作营助力企业
商业与设计的共谋已是这个时代不争的事实。帮助企业找到好的设计,让好的学生设计落地产业,将“创意”转变为“设计”,将“想法”演变为“制造”,将“实物”提升为“精神”,汪大伟说,这是中心每年夏天组织国际创意工作营的初衷。
为“哈尔斯”保温杯做包装设计是2012年工作营要完成的众多工作中的一项。产品设计工作坊的学生来自美国、新西兰以及国内各大设计类院校。指导教师由美国密西根州的尾音州立大学的布莱恩教授、天大广告公司的总裁励忠发先生、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的杜士英担任。工作内容是“哈尔斯”提供的保温杯的产品创意设计。三周的辛勤工作后,学生们共提交了20多个崭新的设计方案,这些设计方案在拓展产品概念和新产品的开发、新材料的运用、对环境的保护、新生活方式的引领等方面各有所长,并表达出了可贵的国际视野。
汪大伟表示,由于工作营的学生和指导教师来自不同的国家,因此工作营也成为了一个多文化交融和交流,探索跨文化设计的平台。而对企业而言,通过实际的例子使企业认识到设计在企业在企业未来发展中的地位,以及设计在中国企业“转型”中将起到的重要作用。
“小蚂蚁”点亮生活
去年11月,浦东世纪公园成了一个蚂蚁的天堂,各种形式的小蚂蚁错落点缀在公园的各个角落(见上中图)。被复古风、机械风、80后的回忆、上海烙印等元素装扮的蚂蚁活灵活现,引得游人纷纷驻足观赏合影。
这是中心去年与共青团上海市委、市经信委、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12年上海金蚂蚁创意设计大赛”、“2012上海蚂蚁设计节”、蚂蚁音乐节、创意嘉年华等系列活动中的一部分。中心组织师生,作为设计力量,助力整个2012年上海青年创意汇活动。汪大伟说,与广大市民共同分享“设计点亮生活·创意改变未来”的永恒主题是作为设计类高校,孜孜以求的目标。
同时拥有上海创意设计工作者协会主席身份的汪大伟笑言,他将带领他的团队,结合顾村这个延伸的大文化平台,用无边的创意,创造更多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