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9: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5月25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明·沈周《菊花文禽图》
张德宁
  ◆张德宁

  明代画家沈周,出身于书香门第,数代未应科举。他隐身乡里,读书,画画,清净平淡,惟以传承和弘扬元以来江南文人绘画传统为业,后人称之为“吴门画派”的创始人。他的山水画延续元代绘画的文脉,承上启下,成就斐然。其传世杰作有《庐山高图》,但他一生从未去过庐山,却将庐山的诗情画意尽情展现于纸上,从中可以领悟文人绘画“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援诗入画”、“自适其志”理念的精髓。而他的花鸟画,也延续了元代花鸟画由写实趋向写意的文脉,在笔、墨运用的推陈出新上,颇多建树。

  去年苏州举办的“石田大穰———吴门画派之沈周特展”中,《菊花文禽图》引人注目。此图纵104厘米,横29.3厘米,纸本,墨笔,现藏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图绘一株高立挺拔的菊花,枝头五朵菊花,一朵初放,而四朵盛开。花下一只禽鸡昂头扑翅,其目光注视着上方一对飞舞的蝴蝶。画面不再只是立菊的悠然静寂,而洋溢着生命的流动。有场景,也有了情趣。

  此图作于1509年,图上沈周自题:“文禽借五色,故竚菊花前。何时舜衣上,云龙同焕然。八十三翁写与初斋,玩其文采也。正德乙巳沈周。”是他生命最后一年的作品,可以看到他挥洒自如、炉火纯青的笔墨技巧。

  从绘画史看,宋代的花鸟画重写实,用墨笔“双勾”轮廓,然后“随类敷彩”填廓,又渐渐变为敷墨。进入元代,开始重写意,用笔重书法的“书写”笔趣,于是渐渐地由双勾填廓而变为一笔写就,如画墨竹,无论竿、节、叶,均一笔写成,而用墨色浓淡分叶的正反面。如赵孟頫、吴镇及倪瓒的墨竹图。但也有的保留了部分的“双勾”法,如王冕的墨梅,分别有用墨色点垛梅花的,也有用墨色双勾花瓣的,与一笔写就的树枝相映衬,更丰富了笔墨的表现力和画面的变化。

  《菊花文禽图》中,沈周纯熟地运用双勾和点垛相映照以及墨色的枯湿浓淡变化,营造了富有书法意趣的既简练又达意的画面。菊花的茎、叶用墨笔写、点而成,与双勾的花朵及细竹相映照,花瓣中甚至加添了富有质感的皴笔。禽鸡则身上的羽毛及鸡冠用笔点垛,而用双勾画眼、嘴、双翅及双脚,相映成趣。整幅画用墨较淡,但用了极浓的漆墨点鸡的眼睛,提醒精神。所谓“玩其文采也。”他曾作题画诗:“我于蠢动兼生植,弄笔还能窃化机,明日小窗孤坐处,春风满面此心微。”直言其“随物赋形”,“胸臆在丹青之外也”。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评论·专栏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中国新闻
   第A09版:国际新闻
   第A10版:读者之声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文娱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美术地图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设计之都
   第B06版:海上名家/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8版:视觉产生/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0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拍卖专题
   第B12版:拍卖指南/国家艺术杂志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连载
   第B16版:新民俱乐部
明·沈周《菊花文禽图》
紫砂雕塑《义薄云天》
“侨韵臻藏”赏珍品
刊头篆刻
广告
新民晚报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B09明·沈周《菊花文禽图》 2013-05-25 2 2013年05月25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