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程大,每年举办的这个招聘会被称之为“预就业”。今年“预就业”招聘会规模超过历届,吸引了10000余名学生前来应聘。
大一学生“试水”面试
“你准备要多少收入”“英语水平如何”……许多工程大的大一学生已经开始面对企业面试官的提问。很多人以为,就业、招聘是大四毕业生的任务,而负责此次招聘会的工程大学生处处长徐阳认为,如果有机会提前让学生在职场中“试水”,就能让学生提前了解就业和招聘的过程。学生通过“预就业”,开始在市场中学习生存、搏击的本领,缩短了学生由“学校人”到“社会人”的进程。
工程大管理学院大一学生小王同学说:“虽然现在才大一,但还是想提早了解一下就业市场。经过一番了解后,由于缺乏面试、工作的经验,我发现找工作还是挺有难度的。学校的预就业工程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平台,让我们提前了解就业过程,为今后打下基础。”徐阳说,低年级的大学生提前走进人才市场,掌握就业动态,可以较早地规划自己的职业,学校的“预就业工程”就是为学生创造的这样一个平台。
“预就业”获取经验值
对于“预就业”的好处,感受最多的是今年工程大的大四毕业生。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应届毕业生黄顺,去年11月与上汽集团所属的一家中美合资企业签了约。他说自己在大三的那个暑假,也参加过“预就业”招聘会。当时经过投递简历、面试,进入一家制作机器人手臂的德国企业,迈出了职业生涯的第一步。这次实习经历让黄顺积累了很多专业知识,了解了企业的运作流程。后来在招聘会上,黄顺面对企业提问,侃侃而谈,应对自如,在企业一线的动手经验更让用人单位青睐,因此早早地就和企业签了四联单,黄顺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预就业’为我们创造了难得的就业条件。”
超四成最终实现真就业
据统计,工程大有64.4%的在校学生参加定岗与半定岗工作,有近66%的学生在工作学期获得报酬,全校有95%以上的教师放弃暑期休息积极投入“预就业”工作。工程大的“预就业工程”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先后与600余家企业建立了“预就业工程”基地,实现了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无缝对接,为毕业生充分就业奠定了扎实基础。学校每年有40%以上的毕业生被“预就业”基地单位录用。
本报记者 张炯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