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我到江苏路诸安浜路去办事,在找门牌时略感有目光投在我身上,回看,是一位60开外的老先生。当我俩的眼神碰到一起时,他立刻问我:“您是儿艺剧院的夏克强老师吧!”我想,演员在街上被人认出来并非稀罕事,大概是我在哪一部电视剧扮演了哪个人物让老先生认出来了,我朝他笑了笑算是默认。他主动说:“我念小学时就住在延安路儿童艺术剧场边上,经常到儿艺剧场去看你们的演出,”他说他看过《马兰花》《小白免》《枪》,还看过我和董明(剧院老演员)表演的相声。特别喜欢我在《孙悟空三打白骨精》里扮演的唐僧。他至今还能叫出儿艺剧院许多人的名字:刘安古、孔小石、董明、姜自强、战车、张承明……天哪,我不由佩服起这位老先生的好记性。要知道,他说的这些人和事,起码是50年前的事了!特别是儿童看戏一般只记剧中的角色形象,从来不记、也记不住扮演角色演员的姓名,而这位老先生恰恰什么都记得那么清楚!他说:“我是看着你们演的儿童戏长大的,我们这一代人的世界观形成是和你们的工作分不开的……”听他这一席话,我这个老头的眼泪差一点流出眼框,顿时我对他也产生了兴趣和敬意,很想对他进一步了解。他说他很早就搬走了,有时候路过延安路总发现儿童艺术剧场大门紧闭,他很想知道为什么他儿时最喜欢的儿童艺术剧场十几年关闭不开放?话说到这,接他的车来了,这里是路口要道不许停车,他不得不急忙向我告别上车走了。匆忙中,我连他的姓名都没来得及问,望着他那远去的车,着实感到错失结识一位我们儿艺儿童剧场忠实可敬的好朋友!
通过这次巧遇,使我更进一步体觉到宋庆龄主席为什么在国家最虚弱时期要建立儿童剧团、儿童剧场。
那时,我们儿童艺术剧场可以称得上是上海最漂亮的剧场,观众席有楼厅,上下可坐1400人,台口下方有可容40人乐队的乐池,红丝绒大幕灯光一打金光闪闪!舞台很大可以吊景,台边有可安置几个戏景的仓库,后台有演职员休息、后场室。那里能听到舞台上演出的进度,和舞台监督的提醒,有服装、道具室,楼上有容纳50人的男女化装间,化妆灯一开满室灯光辉煌。我记得,我们这些演员演完戏后兴奋地都不愿离开剧场,大家泡杯荼,品味着刚才演时的快乐,寻找今天演岀中的不足,探讨着明天演岀攺进的方案。有时候灵感一来,几个演员在大镜子前改起妆来,有的还将自己画成魔鬼。老演员姜自强在自己脸上化妆成斯大林模样,有时候化妆成列宁,再加上表演动作还真像!剧组每次上演都要在后台出墙报,许多人投稿,有建议,有批评和自我批评。第二天,会将昨天值班导演和舞台监督对演出详细评议、意见转达给各部门,并即时改进。演员在这样的氛围下,能永远保持创作的新鲜感,始终处在创作的激情中,戏自然会越演越好!
1994年,我带着剧团在儿童剧场演出俄罗斯著名的童话剧《小白兔》,听说我们演出后剧场将停业,原因是剧场要大修。没想到一停业将近20年。如今,我们有了一座大型现代化、综合性儿童艺术剧场,我想宋庆龄主席在天有灵,一定会露出满意的微笑!
十日谈
我与儿童剧场
儿童剧场是许多人童年的幸福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