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时评
上海文艺评论专项基金特约刊登
普契尼歌剧《托斯卡》,是上海歌剧院的保留曲目,2005年起几次上演,今年5月下旬又连演三场。此番亮相,最吸引眼球的是主打“中国三大男高音”品牌,这从节目单上就一目了然:节目单封面是魏松、戴玉强、莫华伦的头像,封底则是饰演托斯卡的乌克兰女高音奥克萨娜·迪卡、饰演斯卡皮亚的意大利男中音马龙·邦凡蒂、意大利指挥家艾伯特·维罗尼斯。其实,按《托斯卡》三位主角的戏份来说,排列顺序应该如下:托斯卡、斯卡皮亚、卡瓦拉多西。
魏松、戴玉强、莫华伦三位男高音,每场轮流唱一幕,也就是说,观众能够在每场都能看到三位男高音的演唱,而要欣赏到三位男高音的全部表演,必须连看三场。这确实是个创意,在国际歌坛也鲜有耳闻。
从吸引观众的角度看,达到了一定的效果,起码是尝了个鲜,而且在第三幕,三位男高音同台飙戏、轮番演唱卡瓦拉多西的著名咏叹调“星光灿烂”,全场掌声、笑声四起,真是过足了一把瘾,别开生面。然而,从欣赏歌剧艺术的完整性上来说,存在着这样几个问题。
首先,作为饰演托斯卡的女高音,她每场演出都要面对三个男高音,很难保证人物情感和戏剧表演的连贯性。奥克萨娜·迪卡在演出前的新闻发布会上幽默地说,在每场演出中,能够与三位男高音接吻。言下之意,颇多玩味。事实证明,不利影响确实存在。相比之下,B角女高音徐晓英,因为与三位中方男高音平时比较熟悉,所以互相的默契程度就明显好于奥克萨娜·迪卡。
其次,全本歌剧的演出,与歌剧咏叹调音乐会是不同的。一首歌剧咏叹调,在音乐会上是独立的,而在全剧中则是有机的组成部分。“三高”同唱“星光灿烂”,在音乐会上是可以的,而这次在第三幕的剧中出现,就显得“出戏”太远了,观众的掌声中包含着笑声,就说明了问题。
欣赏歌剧,除了舞台布景、导演诠释、乐队伴奏外,主要还是戏中人物的演唱,而这个演唱是建立在戏中人物角色基础上的,观众应该关注的是角色。而此番三场《托斯卡》,观众关注的却是:第一幕是哪位男高音、第二幕是哪位男高音、第三幕是哪位男高音,这无形中影响了戏剧的整体审美感。而每位男高音每场只演剧中的一幕,在全剧人物角色的完成度上,也就显得“支离破碎”了。
如何吸引更多的观众欣赏歌剧,这几乎是一个世界性的议题,值得探讨。有创意至少比平庸好;新创意是尝试,难免有得失。总结得失,以利今后的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