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步推行PC结构
记者:本市在文明施工管理方面,已经出台了地方法规和行业规范,是否还将有跟进的实施细则?
蒋曙杰:世博会以后,本市先后颁布了文明施工管理规定、标准和规范,有效地促进了工地现场管理水平的提升。接下来,我们将聚焦施工扰民突出问题的进行整治,制定更加严格的文明施工管理细则,出台一批文明施工工法,编制印发文明施工应用图集,进一步提升文明施工管理的要求。同时,通过加大监管力度,确保文明施工管理规定、规范、细则、工法等落地,全力打造本市文明施工管理的升级版。
记者:对工地扬尘、噪声扰民等顽症,有何“治本”措施?
蒋曙杰:传统的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构件都是在工地现场制作的。我们要逐步推行PC结构,即混凝土构件等在工厂制作成品后,再运到工地进行装配。这样不仅能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更能从源头上减少传统作业方式带来的施工噪声、工地扬尘、污水排放、建筑垃圾、运输遗洒等问题。
记者:市民来电投诉反映工地风镐等作业的剧烈噪声令人烦躁,严重影响生活,有解决的办法吗?
蒋曙杰:以前拆除混凝土支撑和构件有的用爆破方式,被禁止使用后,大都使用风镐作业。我们要逐步淘汰这些落后的工艺设备,鼓励企业使用液压剪刀钳或低音链条锯等低噪声、节能型机械设备,并改进现场作业过程中切、割、刨、钻等传统工艺,进一步降低工地扬尘、噪声对周边居民生活的影响。
定期公布投诉榜单
记者:从举办世博会起,市建交委自我加压,争取市文明办、新民晚报的支持,建立了文明施工测评机制,三年多来取得哪些成效,下一步如何深化?
蒋曙杰:文明施工测评由市文明办组织市民巡访团成员每月对本市工地文明施工状况进行第三方测评,新民晚报对测评80分以下的倒数工地进行曝光,监管部门及时跟进抓好倒数工地整改。三年多来,市民巡访团共测评工地3455个/次,新民晚报表扬工地45个/次、曝光倒数工地60个/次,监管部门约谈工地参建单位144家/次,记者飞行检查跟踪工地整改33个。文明施工测评是对工地没有准备的情况下进行的,“引逼效应”很明显,现在中心城区80分以下的工地越来越少。下一步,我们要提高测评标准、加强测评人员培训、改进随机抽查方式、强化倒数工地约谈整改和记者飞行检查促改,进一步确保规则公认、过程公正、结果公开。
记者:在文明施工的社会监督方面,还将有哪些做法?
蒋曙杰:主要还是要加强与市民互动、与媒体联手,通过外力推动本市文明施工管理。具体有三个做法:一是要求每个工地门口张贴“文明施工承诺”,接受市民监督,市民可以通过工地“施工铭牌”上工地负责人的手机号码,直接向工地反映问题,提出整改诉求;二是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方面的人士,定期开展巡视活动,参与文明施工管理,不断克服工地“声、光、尘”扰民现象;三是建立市民投诉的曝光机制,定期在新民晚报上公布各区县市民对工地声、光、尘投诉的排行榜。
协调解决管理盲区
记者:目前建设工地有房屋、道路、公路、电力、水利、绿化等工程,属不同的管理部门辖管,市建交委如何统筹推进这些工程的文明施工?
蒋曙杰:首先,按照分级分类管理的要求落实责任,建设、水务、房管、交通港口、绿化市容等专业行政管理部门,根据专业工程的特点对房屋建筑、市政工程、公路工程、水利工程、绿化市容、港口运输和房屋修缮等项目的文明施工实施专业管理。其次,市建交委将成立由各相关委办局负责人组成的上海市建设工程文明施工管理领导小组,做到多方位协调、全过程推进。再次,成立由区(县)建设行政管理部门牵头的工作机构,具体实施所辖行政区域内的文明施工管理和推进工作。这样,通过有分有合,不留管理盲区,能更好地克服施工扰民顽症。
本报记者 张欣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