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中国人出差到柏林,经过一个建筑工地;一年后又经过,发现变化不大,忍不住问:“这楼要盖多少层?”“四层。”“要建多久?”“四年。”“这么久?”“建好后能用四百年。”
美国华盛顿一小学网站发出一条通知:因天气实在太好,学校放假一天。校长表示,整个冬天,孩子们都盼着下雪,这样就不用上学。但雪一直没下,天公不作美,孩子们深感失望,他们太想找一个不用去学校的理由了,于是学校决定放假一天。
在英格兰常常会看到一块黄一块绿的田野,绿的是种上了麦子,黄的地方是抛荒了。抛荒是政府有意而为,不让种,但有补贴,即那片绿的一年收成多少,政府就给农民补贴多少,“现在休耕的,是留给子孙的。”英国有很多公益基金,“承包”下一片山,为期五十年,干什么用?就是“不开发”。一些山头、农场,会竖一块牌子:由某某基金会租下。意味着“五十年不开发”,任其天荒地老。
以上海外种种“慢生活”“柔软时光”……那么从容而有远见。高品质生活的一个先决心理条件是:心平气和。
某日傍晚,一位大学生在福州火车站等车,遭遇行乞女,因只给3元被那女孩鄙视,她指了指身边的牌子,“看见了没有?10~20元!”浮躁的社会,没有清贫,连乞丐的“行业标准”都水涨船高!动不动就看行情,习惯攀比是浮躁的一种。
每次在电梯门口,总有人对一个按键连续“啪啪”地按击,烦躁,甚至愤怒,似乎日理万机,十万火急!进入电梯后也是立即按关门键,其实让电梯自动关门,有利净化电梯内污浊空气。这是我每天都在深切领教的浮躁,有年轻人,居然也有老年人,慌不择路的感觉,让人很不舒服。与此相呼应的就是国人传统恶习:不排队或者不甘于排队,以及舍命闯红灯……仿佛都在赶时间,在争分夺秒,在赶超英美。破坏秩序是浮躁的一种。
有人感慨:“我怎么可以让别人知道,我的内裤和袜子是身上最好的衣物。”虚荣是浮躁的一种。
自4月12日国际黄金暴跌以来,“中国大妈”一战成名,横扫黄金300多吨。“抢金潮”过后,“抄底”变成了“被套”。浮躁的结果,往往是用力过猛,时机误判。跟风是浮躁的一种。
以一滴水的平静,面对波澜不惊的人生。《中国合伙人》里面有句台词:有梦想的人首先有一颗平静的心,然后他看见了一个平静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