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围棋世界冠军,加起来有整整十七段,女儿却一点下棋的兴趣也没有。常昊家的小公主有些另类。
“女儿小时候周围的人还会问问,你们女儿学不学棋?几年前差不多就没人问了,都习惯了。”有趣的是,曹大元九段和杨晖八段的儿子和常悦旻同龄,也在一个班读书,同样也不喜欢围棋。他们同班还有一个女同学却是围棋相当了得,原来是俞斌九段和王亦青业余六段的女儿。张璇总结:“主要看小孩自己有没有兴趣,我们做父母的没有刻意的要求,像旻旻就好动一些,在棋盘前坐不住;俞老的女儿就能坐得住,而且一直喜欢下棋。孩子自己喜欢什么就去干什么吧。”
常昊夫妇其实也动过让女儿学棋的念头,“旻旻长到四五岁的时候,带她上了棋班,初衷是觉得小孩下棋可以开发智力,帮助她独立思维,在输赢方面还有挫折教育。”没想到女儿对围棋一点都不喜欢。每天从训练班回来,居然对比赛结果蛮不在乎,“太缺乏胜负心了,吃人家一个就不忍心,赶紧送一个给人家吃,这还怎么下棋?我小时候什么都不跟人争,但就是在棋盘上,是非战胜对手不可的。”张璇说。
失之桑榆,收之东隅,在宁静的棋盘上没有过多表现的常悦旻,充分表现了好动的一面,溜冰、游泳样样精通,“动的方面她特别有天赋,像那种马路上小孩玩的滑板,我们觉得平衡掌握起来很难,她倒很快就能上手。”
从小女儿一直跟着常昊学游泳,每天的游泳时间是父女俩培养感情的最好时间。“从夏天游到冬天也没中断,身体练得不错,冬天根本不穿毛裤,而且还锻炼了独立生活能力……我们觉得女儿身体好最重要。”
常昊是上海人,女儿常悦旻却连一句像样的上海话都不会说,沪语听力只能算勉强及格。每每说到这个,常昊总会一脸歉疚:“从小就去北京集训,连我自己的上海话现在都算是‘洋泾浜’了,更别说教女儿了。”在北京长大,小悦旻少了几分上海小囡的娇嗲,倒是多了一点北京大妞的豪爽,平日里和同学称兄道弟,人缘好的不得了。而对于学习成绩,夫妇俩很看得开,“不怕和其他同学比,也决不跟人抢,反正遇到什么都特别心宽,一副天塌下来当被盖的样子……老师说她这样的小孩现在很少看到了。”而这,或许也和常昊、张璇对她的从小教育有关,“我们特别尊重她自己的意愿。不愿给她太多压力。”
本报记者 厉苒苒 张建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