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4: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8月19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激发人的创造力
周炳揆
  周炳揆

  美国有一位叫米勒的博士在同济大学的一次讲座上提出了“无聊是通向创造力的关键点”的说法。这种说法值得商榷。关于人的创造力是生来俱有的还是在特定的环境下激发的,是研究人员十分感兴趣的问题,他们做过各种实验,也取得了相当的成果。其中有一个叫“远离魔坊”的观点颇引人注目,“远离魔坊”的意思就是在构思一个创意时,不要就事论事地苦思冥想。

  美国有一位叫Baxter的内科医生,一直在研究如何减轻幼儿接种疫苗后手臂的疼痛。Baxter有一天急诊室值通宵晚班,非常劳累,下班回家开车转上弯道时,方向盘因轮胎偏离轴心而振动,她手臂顿时感到麻木,一个念头出现了!如果把振动和冷冻加在一起,足够缓和接种疫苗的疼痛。于是,Baxter在她7岁儿子的手臂上放上一个振动按摩器加一袋冰豆,再用神经科医生测试病人灵敏度的金属棒敲打皮肤,儿子毫无痛感。于是,一个嗡嗡叫的、像小玩具似的东西发明成功了,它有振动器,带着小袋冰块,目前,美国已经有50多家医院用它来减轻病人因注射、输液引起的疼痛。

  美国一本叫《想象与推理》的杂志2011年也有过报道:学生们在解答一些需要有创见的习题时,往往是在非黄金时段的成功率较高:对于习惯于白天工作的人,非黄金时段是指夜晚,对于“夜猫子”,非黄金时段是指白天。这和传统的观念“解题需要集中注意力”有悖。专家认为,当你集中注意力时,你往往会错过创新的主意。 

  研究人员还认为思想放松、白日梦游,甚至适度饮酒都会帮助大脑孵化新思维、新方法。有一个案例是这样的:145位学生被要求说出常见物砖和牙签的各种可能的用途。将学生无序地分成四组,并给于12分钟的暂停,暂停期间,三组学生被指派做不同的工作,第四组继续原来的解题。然后,所有学生再来应对原先“砖和牙签”的题目。结果显示:暂停期间被要求做最简单、最枯燥乏味的工作的学生的回答最具有创造力,而那些暂停期间被要求解一道难题、或没有休息继续解题的学生的回答表现平平。

  显然,激发人的创造力,需要特殊的场景,以及偶遇的因素,还必须要有足以孵化出创新能力的人的自身的经验作为平台。米勒博士“无聊”之说,容易产生误导。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评论·随笔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民生新闻
   第A06版:科教卫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法治新闻
   第A09版:早间点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2013上海书展特别报道
   第A13版:文娱新闻
   第A14版:体育新闻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财经新闻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养生/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保健
   第B04版:康复/康健园
   第B05版:康健园/心理·人际
   第B06版:广告
   第B07版:康健园/心理·调查
   第B08版:运动汇
   第B09版:运动汇/活力上海
   第B10版:热点聚焦/运动汇
   第B11版:运动汇/风云人物
   第B12版:一线调查/运动汇
   第B13版:汇动运/体坛轶事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夜光杯
   第B16版:阅读/连载
几重山几重水
风月、风云和尊严
捕蛇记
朋友
激发人的创造力
从参展者到参观者
新民晚报夜光杯B14激发人的创造力 2013-08-19 2 2013年08月19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