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女人更了解女人,比男人更了解社会。荧屏前让人拍手称快的麻辣评委金星10年来第1本散文集《掷地有声》(湖南人民出版社2013年8月版),告诉你精彩至极的女人该怎样做,淋漓尽致的人生该怎样活!47篇真知灼见,只谈你想听的,只说别人不敢说的。真话句句掷地有声,真实处处激荡能量。
女人在爱情里收获的是自己
爱情让人明白自己是谁,爱情让人一次又一次地收获了那个更准确的自己。爱情是了解自己和了解世界最直接的一种方式。我的初恋是从二十三岁开始,起步晚,却算得上是倾情奉献。四年里三次刻骨铭心的爱情,十一年后一段真实的婚姻,其中火花无数。女人在爱情里收获的,不一定是男人,而是自己。
“激情燃烧的岁月”——这就是我年轻时候的爱情。不断追求,完全付出,里面有我对生活毫无保留的热情。在情感上有人是开车的,有人是坐车的。生活中我特别坚强,是个开车的人,但情感上我是个坐车的人,谈恋爱的时候我特别小鸟依人,也特别痴情,能付出到十分我就付出十二分,也从不求回报。爱情就是开始于这样的冲动——你想要不顾一切付出的冲动。
初恋是在美国,遇到了一个得克萨斯州的牛仔。我们相爱,为了和他一起生活我甚至抛弃了当时在纽约已有起色的舞蹈事业。但也正因为我们相爱,到后来他又把我送了回来。熬不住异地相思,我们默契地提出了分手,他对我说:“你爱我,我也爱你,可我们两个不是一路人。你需要聚光灯,需要中心,这些我不能给你。”是他告诉我,原来金星是不可能离开舞台的。
后来走入我生活的是一个意大利男人,他对我很好,我也沉浸在他对我的爱里,可他爱的是男人的我,但我知道我不是同性恋。差异让我们分手,也让我认清自己,原来金星是要做女人的。之后是一个强势的男人,他是比利时最有权势的律师之一,也是意大利黑手党的家庭律师,他的名声甚至让布鲁塞尔多个餐厅的老板都对他敬畏三分。可在我与他分别时,他能做的告别纪念只是开车载着我,流着泪,在城市的街头不停地转。原来爱情里的金星不是弱者,爱情里也没有强弱之分,相爱的人完全平等。
有了孩子后,当时陪伴我的是一个法国男朋友,我们互有好感,一起东奔西走,经历了很多。但我心里的感觉告诉我,这是情人,不是丈夫和父亲的角色,不是能给我家庭的那个人。所以我还在寻找,直到我现在的丈夫出现,他给了我当时想要的生活。这时候的金星,是需要一个能帮自己照顾孩子的男人。爱情在帮助我明白我是谁,我也开始在爱情里准确地去寻找我需要的东西。
分手不是因为不相爱,只是这不是我要的生活。所以从开始到结束,我是一次又一次地收获一个更准确的自己。每一次分手都很理性,仍有祝福在,最后我们彼此记忆,彼此理解。这就是一个从激情幻化到理智的过程,刻骨铭心过,尾声之后心里还有余音,都是美好的回忆。刻骨铭心的爱情里我从不后悔。
孩子的教育让我不得不面临一个新的课题
我不要你高尚,但要你真情实感。表达的东西一定要真实,我不希望我的孩子长大后会将虚假、浮夸当作习以为常。
抚养孩子也包括了教育孩子的责任,何况是在中国。
三个孩子让我不得不面临一个新的课题,就是教育制度。不能怪老师、怪学校,我也不会去和整个体制对抗,那我就说“看谁抢得过孩子。”孩子接受知识面的那一部分我交给学校,跟所有的孩子看一样的教科书,上一样的课,也要做作业,要考试。但同时孩子对社会的价值观我必须抢过来自己培养。
我也为孩子的学习成绩发过愁,但与其自己在后面逼着,不如让他自己懂为什么要努力学习。嘟嘟小学时成绩不太好,我跟他说:“60分以上就像头露出水面可以喘气,60分以下就要憋气,妈妈要求不高,你露出水面慢慢游就行了,如果可能就游快一点。这样你就可以多点时间去做其他事,如果你觉得慢慢游也没问题,那也可以,你自己选择。”他听懂了我的话,写作业变得自觉认真起来,成绩也在慢慢提升。学校里只会告诉你好成绩就是好学生,却不会让孩子明白,你得自己去选择一种努力的生活方式。
有一次学校定的作文题目是世博会、奥运会之类的话题,我就会问孩子你对这些事件有感觉吗?他皱了皱眉,我接着说没什么感情就不要编,不要唱高调。你把看到的真实的东西写出来就可以,我不要你高尚,但要你语言流畅,真情实感,把话说明白就行。表达的东西一定要真实,我不希望我的孩子长大后会将虚假、浮夸当作习以为常。
每次在街上遇到寻求帮助的乞丐,我会教他们去辨别。如果是一个健康的人在那里跪着乞讨,哪怕哭得满脸眼泪鼻涕,我也会跟孩子说这样的乞丐不要施舍,他四肢健全还沦落至此是因为他懒。如果看到一些断手瘸腿的在那里乞讨,我会说,这个应该帮助,他确实没正常的劳动能力了。孩子们都很善良,但要从小让他们知道有些人该帮有些人却不值得,告诉他们同情心不能滥用。
我从小也灌输给孩子们,人别跟别人比,要跟自己比。到后来孩子反而给我上了一课。有一次我去接妮妮放学,旁边一家店里有个和嘟嘟同岁的孩子在帮爸爸妈妈看店,收钱招呼客人可能干呢,一回家我就把嘟嘟从房间里叫出来,我说别人的孩子怎么怎么能干,你是不是学习上得再努力点。嘟嘟看着我,一脸不满意的样子,到后来他说:“不是你说不让我们跟别人比的嘛,他能看店,我还能做他做不到的事情呢。”当时我儿子的话就把我噎住了,理不在我,我老公也不帮我。然后,我跟我儿子鞠了个躬,说:“妈妈错了,妈妈不该把你跟别人比。”
还有一点我很重视,我希望能通过家庭教育将传统文化的根扎在他们心里。我女儿睡的闺床是小姐床,很古典,是从浙江乡下收过来的,上床还要踩着榻上去,我与其跟她讲一堆书本上的知识,不如让她每天睡在这种床上,感受传统的氛围。如果有一天她出国,睡觉的时候忽然感觉没那张床就不习惯了,我的教育就成功了。她认的是中国的床,她临睡前都会想起根在哪儿。
和儿子交流起中国的古诗时也会特地多说几句,当他按照作业要求把一首诗背下来,我会额外检查一步他是否理解这诗里面的意思,然后再亲自给他开个“小灶”,引导他:“你有没有发现中国的语言文字是多么凝练,两个字、一个字就把意思表达清楚了。文言文就代表着中国文化中的简约、深奥。咱们现在啰嗦半天还说不明白怎么回事,是因为表达能力退化了,为什么呢?你自己想,以前哪怕是状元和平民百姓说话,老百姓都能听得懂,但现在一个大学教授要说半天才能说明一个观点,底下的人还都一知半解。之所以退化,是人自己造成的。现在已经没有办法再靠一个人两个人补救过来,但起码你要知道有个更高的东西在那儿,你要知道什么是更加高深的一种文字表达。”我想让孩子们知道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里的精华,让他们引以为傲,走到哪儿都不能丢了这种文化认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