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电源起火爆裂
■ 风险等级:较高
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数码播放器等移动数码电子产品的普及,电池续航能力不足引起的“电池短板”问题日益突出,移动电源(俗称充电宝)因此走红。但是,移动电源目前还没有相应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该产品如果没有严格的安全设计和保护,在过充电、过放电、输出短路等异常情况下,可能损坏甚至发生起火、爆裂。
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最近采集了22批次的移动电源样品(其中41%的样品来自电子商务网站),参照《蜂窝电话用锂离子电池总规范》等标准进行检验,13批次样品不符合规定值。其中,9个样品的额定容量不达标,缺额从1%至37.8%不等;1个样品在充电状态进行接触式放电试验后,自带充电器被击穿、冒烟、有瞬时火花;3个样品“过充电保护”和“短路保护”的检测结果为产品损坏,无法正常工作。在“重物冲击”检测中,1个样品电芯起火,产品完全烧毁。
对此,市质监局已建议有关部门尽快出台相关国家标准,规范移动电源行业。质监部门同时指出,在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情况下,企业应当参照相应的通用安全指标技术要求,采取有效措施消除或降低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消费者在使用移动电源时应避免长时间充电,远离易燃和腐蚀材料,如发现电池鼓胀、漏液或有异味时,应立即停止使用。
修正液含不良气体
■ 风险等级:中等
修正液是中小学生的常备学习用品。本市质监部门发现,修正液生产中使用的溶剂可能含有甲苯、二甲苯。甲苯、二甲苯对眼及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长期接触甲苯、二甲苯可能对肝脏、肾脏等造成危害。
据了解,我国国家标准《学生用品的安全通用要求》规定,修正类制品的苯含量不得超过10mg/kg,但是对甲苯和二甲苯的含量未作限制。目前《学生用品的安全通用要求》正在修订,其征求意见稿中规定了甲苯和二甲苯的限量要求为不超过40mg/kg,但还未正式公布实施。
市质监局从本市商店和生产企业采集样品30批次(其中修正带19批次、修正液11批次),测试结果表明,有5批次修正液中甲苯、二甲苯的检出值超过40mg/kg,分别为900mg/kg、1640mg/kg、2230mg/kg、2600mg/kg和8900mg/kg。其中上海乐美文具有限公司委托真彩文具有限公司生产的真彩修正液的检出值高达8900mg/kg(易初莲花天山西路分店经销)。考虑到修正液产品并非持续接触或直接食用,专家评估为中等风险。
市质监局已督促相关企业主动下架存在风险的产品,并建议有关部门尽快修订国家强制性标准。消费者在使用修正液时如发现气味非常难闻,应停止使用;控制用量,能覆盖字迹就好,不要涂得过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