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高考生指引方向
“高考后自己选大学、专业,遇到不少困难。”高法璞也曾经历高中生向大学生转变的“真空期”,“现在回过头去看,觉得那时缺少分享自己想法的平台,也没有人可交流。”于是小高和同学办起了“前辈说”网站和公司,想要利用大学资源让更多学弟学妹找准求学方向。团队还通过人人小站、微信等公众平台,为高中生提供保送、自主招生、高校志愿填报指南等实用信息。
最初,“前辈说”全是公益活动,仅仅召集大学生志愿者,发动大家利用假期回家的时间,回高中母校和学弟学妹分享经验,为他们答疑解惑。后来,“母校回访”逐渐形成规模和体系,每个志愿者都要经过培训才能“上岗”以确保真正达到效果,“打个比方,如果大学四年是场马拉松,我们的目的是让‘运动员’在起跑前就能真正掌握‘跑’的方式,并融入今后生活。”
过去2年,“前辈说”团队共培训了400余名交大学生为高中生进行公益讲座,在全国完成了500余场“母校回访”讲座。今年暑假,来自交大各学院的230多名学生奔赴各地,开展各类讲座与活动等70多场。高法璞介绍,各支讲座队伍都精心准备了相关的讲解资料,从高考经验到大学生活无所不包。同时还准备了一些具有交大特色的小礼物,包括自主招生纸质资料、交大明信片、交大T恤等送给有志于报考上海交大的学子们。由交大学生研发的职业发展测试平台,也将帮助更多学生确定自身兴趣,选择学校与专业,更有效地规划未来道路。
尝试国内高校游学
除了学生之间的分享,“如果能真正体验高校生活,学生一定会对陌生的大学生活有直观感受。”于是,“前辈说”开始探索国内知名高校游学活动。去年,团队在交大举办第一期面向准大学生的夏令营,将大学四年的体验浓缩在一周内。为期7天的夏令营,大约30名学员在交大校园里预演大学选课、上课、学生会活动,了解大学学习氛围和社团文化。此外,导师们还设计了一系列课程,在活动中让营员们了解到自身拥有的优势及适合发展的职业方向。
今年,“前辈说”正式举办两期夏令营,每批30名学员,在联合上海交通大学和复旦大学举办的夏令营中,导师阵容中包括沃顿商学院MBA、婉拒FACEBOOK和微软工作的创业先锋,还有不同领域资深前辈。团队成员将与学员保持定期沟通,记录下他们进入大学后的感悟,为完善未来夏令营课程做准备。
今年,“前辈说”完成了公司注册,正式开启了创业道路,高法璞和4个核心成员一同打拼。虽然夏令营的收入还不能算盈利,但高法璞看到了高中到大学的衔接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市场空间。当国内培训机构正在应试技巧上拼杀时,“前辈说”带着半公益的色彩开启了另一种新模式。
本报记者 易蓉 实习生 裴佳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