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3:文娱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让公众在考古遗迹中感受人性
~~~——让公众在考古遗迹中感受人性
~~~——让公众在考古遗迹中感受人性
~~~——让公众在考古遗迹中感受人性
~~~——让公众在考古遗迹中感受人性
~~~——让公众在考古遗迹中感受人性
~~~——让公众在考古遗迹中感受人性
~~~——让公众在考古遗迹中感受人性
     
2013年08月24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玛雅酋长走出黑暗神庙
——让公众在考古遗迹中感受人性
乐梦融 卢家希
“世界考古·上海论坛”昨举办“考古学与公众的关系”的第一场公共讲座
■ 玛雅酋长 图CFP
  本届“世界考古·上海论坛”被安排在大约能容纳400人的上海博物馆学术报告厅,记者发现现场上座率约为九成,听众多为二三十岁的年轻人。

  讲座采取观众预约的方式,观众提前登录上海博物馆的官方网站,填写手机、姓名、邮箱等信息进行预约。据悉,“世界考古·上海论坛”计划两年举办一次,且举办地落户上海。

  “150年前英国人奥斯汀·亨利·莱亚德在尼尼微(今伊朗北部)发现了两尊人首狮身像,它们一直守卫在亚述王辛那赫里布的宫殿前……今天,辛那赫里布的人首狮身像站立在大英博物馆,如同150年前。”昨晚,“世界考古·上海论坛”的首场公共考古学讲座在上海博物馆举行,冒险小说般的开头吸引了本地众多考古爱好者。

  世界级考古学者布赖恩·费根教授的讲座引人入胜,这位来自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的学者带来了题为《消失的城市和湮没的文明》的讲座,提升公众对考古学的认识,讨论了考古学在现代社会的重要作用。

  考古让人类更了解自己

  费根教授在讲座中给观众讲述了考古史上许多精彩的小故事,这也正契合了他对考古作用的描述——考古能透过对过去文化资产的保护,使文化在人们记忆中留存,给后人留下故事。

  “考古学透过人性的呈现,可表现人的多样性与重要性。”他这样说道。在他看来,单纯地看考古遗址而不思及遗址背后人的故事,那就是看一堆数据,令人昏昏欲睡。而将这些故事带进学界,提醒世界考古和考古发现才是了解文明的核心,是下一代公共考古学家的任务,因为考古让人类更了解自己。

  但讲故事需切合实际。他还提到,由于新闻媒体与好莱坞电影对考古学者的错误描绘,公众对考古的认识产生了偏差。“考古学者不是像电影《夺宝奇兵》里主角印第安纳·琼斯那样头戴牛皮帽,手执皮鞭的冒险者,而是在考古工地上进展缓慢的一群人。”

  考古助力文化旅游

  尽管现在文化旅游业发展迅猛,费根教授却表达了自己的遗憾:“那些管理著名的和鲜为人知的考古和历史遗迹的人,往往不是考古学家。”而现在世界各国也面临着考古是遗址遭受巨大人口的压力,游客无法真正体验到遗址魅力的问题。

  费根教授认为,解决此现象的最有效方式在于开放遗址现场,并注意对导游的培训。“(让游客)想象在一个月夜,一个玛雅酋长走出黑暗的神庙走向拥挤着人群,摇曳着火光的广场……”

  在他看来,通过讲述这些故事可以使过去变得更加真实,也完全与人们的经历相关,而这些故事,则来源于考古学家的讲述。 本报记者 乐梦融 实习生 卢家希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评论·专栏
   第A05版:民生新闻
   第A06版:科教卫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家装专版
   第A09版:中国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文娱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美术地图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设计之都
   第B06版:新民展厅/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8版:品味典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民间收藏
   第B10版:漫画世界/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拍卖指南
   第B12版:拍卖专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连载
   第B16版:新民俱乐部
网络小说“选秀”启动
玛雅酋长走出黑暗神庙
小制作 正能量
感受钢琴的魅力
肯尼·基“回家”中国巡演
王志画展朵云轩开幕
《王永庆管理秘籍》首发
“安顺一心”四人书画展
新民晚报文娱新闻A13玛雅酋长走出黑暗神庙 2013-08-24 2 2013年08月24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