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申鑫完成了从业余球队到中超球队的大跨越。小本经营的申鑫,从中乙时只能看中超比赛的“拉拉队”,成中超的“阿拉队”,独树一帜。
球队离沪心系浦江
2003年,申鑫前身衡源足球队离开上海,支援江西足球。身在外,心没离开。10年,申鑫俱乐部的开支再艰难,也没有放弃对上海精文中学的资助,为了帮助学校发展青少年足球,俱乐部的投入已经超过千万元。上海市U15、U19足球赛冠军、上海市运会冠军、上海市足球传统校冠军、全国中学生足球赛第四名……精文足球走出上海,走向全国。这些年,精文中学不仅输送出多名中超球员,还有63人考入同济、华东师大等高等学府。百年树人,每每提及申鑫的这段经历,俱乐部总经理秦蘋都会流露出由衷的喜悦。
在上海3支中超球队中,申鑫是本土球员最多的一支球队,却也是唯一一支没有训练基地的球队。目前,申鑫还租借中邦在奉贤洪庙的一个基地进行日常的运营。“我们条件一般,但和以前比起来,好多了。”回忆在南昌的日子,秦蘋十分感慨。
帮助球员实现梦想
衡源足球队初到南昌时,住在大学招待所,用大学里一块类似菜地的草地当训练场,日常餐饮与盒饭没有太大差别。即使这样,依然有上海籍的教练和球员源源不断远赴江西投奔球队,为什么?答案是:海派足球和家一样温暖。
土生土长的上海籍阿亮(化名)投奔南昌衡源前,在一家中超球队踢不上主力,合伙做生意又引起纠纷,惹了官司。阿亮到南昌后,官司未了,原告知道他去了新东家,便找到俱乐部。秦蘋知道后,专程回沪帮助阿亮协调,在保障阿亮利益的同时,与对方耐心沟通。官司结了,需要一定的赔偿金,阿亮无力偿还,俱乐部垫付了这笔钱,让阿亮在球队安心踢球。经过教练组的精心训练,阿亮如今已经是球队主力,联赛里常常首发登场。
在朱炯留队之后,申鑫的教练组中8个成员,5人是上海籍教练。助理教练刘寅涛转会南昌衡源后就一直伤病在身,无法参赛,职业生涯基本走到尽头。按照惯例,他该被挂牌出售,但申鑫没有这么做,而是把他留在队中,出钱、出力培养他成一名中超球队教练。
“申鑫就是一个大家庭,我们会尽自己所能帮助每一位成员实现梦想。”其实,像阿亮和刘寅涛的故事,在申鑫10余年的发展中,比比皆是。而这些故事,在球员中一传十,十传百,申鑫俱乐部虽然不大,但名气和口碑却越传越响。
沪籍猛将纷纷加盟
2012年,游子“南昌衡源”回沪,正式更名为上海申鑫。两个赛季,申鑫先后引进了王赟、于涛、毛剑卿等多名沪上知名球员。一方面,王赟和毛剑卿等游子在外地球队多年,归心似箭。另一方面,申鑫特有的海派特质和文化,也是让名将加盟的重要因素。“几位球员都是降薪加盟申鑫,这说明了我们的吸引力。”
秦蘋讲了一个故事。王赟加盟申鑫时,降薪3成。但第二年于涛来到申鑫,薪水比王赟高。“王赟和于涛在球队中起的作用相当,所以球队的经济状况稍有好转后,我们就给王赟加了工资。现在,他的收入已经高出了老东家给的薪水。”
今年,上海一支青年球队无人接管。如果沪上没有一家俱乐部接盘,球员就将全部挂牌。得知消息,申鑫自己并不算太宽裕的情况下,拿出仅有的资金,出手收购了这支球队,把这批上海球员留了下来。
“留住上海足球的血脉和根。”秦蘋说,这就是申鑫过去做的,今后还要继续做下去的事。 本报记者 钟喆
上海三支球队沪籍球员比例(含外援) 申花 14% 上港44% 申鑫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