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5: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8月26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额尔德什家访
任向阳
  任向阳  

  站在新疆布尔津县喀纳斯老村额尔德什家的栅栏门外,雨骤然停了。此刻,罩在阿尔泰山南峰的云雾已然隐退,天色晴蓝,云白如絮,雪峰在巅,青山铺着新绿缓然延伸到村庄,松树和白桦树映衬着和额尔德什家一样的一幢幢原木垒成的小屋。

  蒙克把我们迎入屋内,只见客厅正中张挂着成吉思汗的大幅画像,木屋的四周都被主人精心地张挂了各种与额尔德什一家,与图瓦人的文化和历史有关的实物和图片。蒙克的弟弟扎西介绍说:我们图瓦人是当年随成吉思汗西征时留在喀纳斯的,由于历史上长期与蒙古族相处,生活习俗、相貌体质、宗教信仰和蒙古人基本一样,因此叫蒙古族图瓦人。喀纳斯是图瓦人在中国的唯一的聚集地,目前大概有两千人在这里居住。

  饮过额尔德什家自酿的奶酒,姐姐美华、哥哥蒙克和扎西轮流表演节目。蒙克弹着一种名叫“托布术尔”的两根弦的弹拨乐器,唱起了牧歌。毕业于西南民族大学的扎西,和哥哥姐姐跳起了“沙舞尔登”,舞蹈融汇了图瓦人挤奶、剪羊毛、骑马、射箭、滑雪、摔跤等动作,旋舞出图瓦人勇敢强健、精骑术、善滑雪、能歌善舞的民族特点。

  问过扎西,我们才知道,额尔德什是他们的父亲,老人已在六年前离世。扎西指着木屋横梁上的一张彩色人像介绍说,照片上这位神思悠远的吹笛子老人,就是额尔德什。额尔德什13岁起由师傅口口相传,成为当时唯一能吹奏图瓦人特有的乐器“苏尔”的标志性人物,他曾创作了《喀纳斯湖的波浪》《雄伟的阿尔泰山》《黑走马》等好几首曲子。如今,蒙克子承父业,好不容易学会了吹奏“苏尔”,成为唯一的传人。我们刚才都手把着“苏尔”观察过:它白如芦根,轻如一把牙刷。“苏尔”有三奇:一是用料奇,材料是当地的一种苇科植物“扎拉特”的茎秆,秆里掏空后,在下半部挖出三个孔,调制以后,一只长二尺,比大拇指略宽的神奇之笛就做成了。二是乐声奇,“苏尔”虽然只有三孔,声音有点像竹笛,但是能吹出复调,达到混声的效果。三是方法奇,笛子竖执在十指之间,吹奏者运用丹田之气带动嘴唇的振动,在嘴唇呈开启状的情形下吹响“苏尔”。此刻,蒙克手执宝器,稳坐在椅子上,用自信而不乏幽默的口气对我们说:这很难的,要是你们能吹响,我送你们一张狼皮;要是你们吹不响,你们送给我一张狼皮。我们无人敢试,怀着敬仰之情等待他演奏。笛声响处,似有万马千军在奔动,似有艳丽鲜花在开放,似有高天流云在飘逸,似有炊烟在轻腾,似有船儿在开行,似有白浪在冲刷,似有流波在飞泻……这一曲《喀纳斯湖波浪》,把图瓦人生命的激流,流进了我们的心海。笛音使我们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掬其水,如随其流,如唔其美。

  蒙克演奏甫毕,我们即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是独一无二的艺术,这是图瓦人同大自然的亲密对话,这是普通而神奇的创造!我们面对的,是经久而不衰的生命的坚韧和美好!

  后来,我们和蒙克留下了一张合影,在他们家的大门外。背景是写有《额尔德什家访》标识的木牌,还有建在绿草原上的小木屋,还有湛蓝的蓝天,洁白的白云。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评论·随笔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综合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中国新闻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文娱新闻
   第A14版:体育新闻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财经新闻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养生/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保健
   第B04版:营养/康健园
   第B05版:康健园/心理·实验
   第B06版:心理·调查/康健园
   第B07版:康健园/心理·情感
   第B08版:运动汇
   第B09版:运动汇/风云人物
   第B10版:一线调查/运动汇
   第B11版:运动汇/域外传真
   第B12版:热点聚焦/运动汇
   第B13版:运动汇/体坛轶事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夜光杯
   第B16版:阅读/连载
追怀单纯
耶稣诞生在伯利恒
额尔德什家访
送钞票不如送“电票”
今宵灯谜
“要得好,老敬小”
微信伴驾游
新民晚报夜光杯B15额尔德什家访 2013-08-26 2 2013年08月26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