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夏天去了几天巴黎,与十多年前去过的巴黎相比,城市还是那个样子,19世纪中叶建成的五层楼房还是黄墙黑顶,一幢接着一幢,这些外观基本一样、窗上的金属护栏各有千秋的房子和十多年前看到的完全一样,没老也没有新。在整个巴黎也看不到几座新建筑,和日新月异的北京、上海不可同日而语。塞纳河灰绿的水还是在缓缓地流淌,岸边的咖啡馆依旧人来人往,地铁还是那么多车站那么多乘客,巴黎白天的阳光还是很晒,落日后的气温依旧凉爽,巴黎没有变,感觉上真是一点儿变化都没有。
而我感到变化最大的是中国人——我的大陆同胞多了无数倍。上次去巴黎,只是在主要旅游景点见到中国人,不过是夹杂在十数个各国旅游团中一两个团队,再就是以中国人为顾客对象的老佛爷百货中国人较多。而如今中国人成了巴黎旅游大军中的主力部队,时时处处都能碰到中国人,各大购物点中国人比例更高,商品越贵的地方中国人越多。
在巴黎,我的同胞非常容易辨认,从体型和面相看,日本人、韩国人与我们差不多,只是穿着整洁一些,最重要的是日韩人士在公众场合都非常安静,没有一丝声响,而我们却不同了,在餐厅、商店、旅馆、机场都在大声呼喊,用各地不同的方言叫着老李、小张、王局、刘处,兴奋地交流着购物的快乐,尤其是买到比国内价格低很多的奢侈品的幸福,手舞足蹈、旁若无人。我在商店门前数了数,差不多每两个中国人就有一个提着路易·威登那深咖啡色的大纸口袋,而这些人中又有不少坐在商店门口的台阶和马路沿上聊天、歇息。
专家说,奢侈品不是生活必需品,也不是都能当作收藏品,对现在的中国人来说,主要是身份、财富的一种炫耀。炫耀是人的一种天性,也无可厚非,如今富裕起来的中国人的这种天性表达得非常充分。可我某日在北京乘地铁,对面的四位女士一人一个LV,乍一看也分不出谁拿的是冒牌货,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炫耀和显示渐渐失去了意义。而最高兴的莫过于生产奢侈品的公司,以比成本高数十倍甚至上百倍的价格卖出商品,何乐而不为。有时,我想,中国的有关部门为什么不调整一下税额,如果把成千上万去外国买东西的中国人留一半儿在中国消费,多少收点儿税,国家好歹也有点儿进项。
除了导游带着去了卢浮宫、凡尔赛宫,在蒙娜·丽莎和维纳斯前挤着留个影,大部分中国游客只是对购物感兴趣,不想去巴黎的其他地方,其实巴黎很丰富,奥赛博物馆、蓬皮杜中心、荣军院,这里有罗丹、毕加索、海明威,有无数展览在举办,有无数剧院在演出……大街小巷都是历史,都是文化。带中国团的导游也没多少进步,卢浮宫、凡尔赛宫之外,也说不出多少法国。大概有什么样的需求就有什么样的服务。
联合国世界观光组织最新统计,法国是“最受外国游客欢迎的国家”,2012年造访法国的外国游客达8300万人次,比6600万法国人还多,中国人近年猛增,已并列第三。中国公民出境旅游速度快、规模大,中国有关部门预计,中国公民出境游在不久将突破每年1亿人次。再照这个趋势,中国人大有成为法国第一大数量游客的可能。如果巴黎满街都是拿着上千欧元商品坐在路边的中国人,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观?有人说,这是一个阶段,过几年就好了,可中国人有十多亿,如果一拨又一拨地富起来,一拨又一拨地涌向法国、涌向欧洲,欧洲人还要接待上百年,当然中国人与外国人多一些交流是好事,要能多学点儿欧洲人的优点就更好。
夏天的巴黎10点才天黑,傍晚在塞纳河边漫步,喧嚣的商店打烊了,嘈杂的人声消退了,晚风习习,巴黎才回到了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