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欢迷宫吗?你愿意被设计走迷宫吗?
动物实验里有一类出名的“水迷宫”——英国心理学家莫里斯上世纪80年代初的设计,主角往往是小鼠或大鼠,目的是测试记忆与学习能力。
常有人问,以线虫、果蝇、斑马鱼、老鼠、猴子等模式动物,替人类“生病”“吃药”“代言”,接受实验、监测和训练,模拟生命活动中的种种生理和病理过程,可是人类如何知道动物的喜怒哀乐、聪颖或愚钝、兴奋或淡定、乐观或绝望?置身于水迷宫中的老鼠们,便以藉由在水中扑腾着寻找歇脚之地和终极出路的表现,来告诉人类它们是慧是笨。
之所以选择老鼠担任“水迷宫”的主角,除了其基因组和人类90%同源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老鼠虽生来就是游泳健将,却也先天不喜游泳这项耗费体力的运动,它们会在水中本能地找寻休息场所。于是,研究人员精心设置能助其逃脱的水中平台,训练老鼠定位航行;再撤去平台,观察老鼠的空间探索能力。
上周的某个上午,就在采访完一项大鼠实验研究成果的当口,我的手机莫名罢工了。急匆匆找到一台固定电话,拨打客服热线,就此与实验鼠一样步入迷宫,一个怎么也找不到人工应答“出口”的电话录音迷宫。打头的,是一个最新型号广告;随后,是分门别类的既有型号,及其相关的各种介绍;绕来绕去,好不容易在某一长段机器语音之后得到了“人工服务请拨××”的指示,却接着被要求输入手机序列号。天晓得,这是一只拒绝启动、屏幕一片漆黑、所有按钮瞬时失灵的手机,请问它能用何方式告诉我它的序列号?我顿时对迷宫中的实验鼠们,产生了感同身受的惺惺惜惺惺。
在形形色色的客服热线中,这可算是设计难度相当高阶的一个迷宫了吧。查个银行卡余额要先听完最新理财产品的介绍,哪怕挂失恐也不能幸免;商品报修、咨询或是投诉,要打通“请拨1”“请拨2”“请拨井号键”的层层菜单……有多少客服电话可以直来直往?老鼠的“水迷宫”是人为设计的,存心要考查老鼠的记忆与学习能力,结果最终是要为人类造福的。迷宫般的客服电话,自然也是人为设计的,莫非是有意要考查消费者的智商与耐性?或者久而久之,这些结果可用来完成类似于“没脾气的消费者是如何炼成”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