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粤北山区搞地质普查,一干就是十年。那一带多大兽,山民暗设各种捕猎手段。1974年末,北京专家来粤北山区搞野外资料调研,我奉命陪同。1975年的第一天,我们照样出行。北京吉普行至山坳,司机老熊轻呼一声“老虎”,随即刹车。我坐副驾座,向外一看,一只小虎在山边饮水,比狗大,腿比狗长,眼神不怒不慌,昂头看着我们。
我拉开车门,但不敢下车。车上的人也都忙乱翻找地质锤等工具。一直听说山里有虎,这下碰上活的了,都很紧张。
老熊好胆量。趁我们与虎对峙,他早已摸出汽车摇把,悄悄下车,绕到小虎身后,一下将它打倒,两下把它击昏。
我们七手八脚把虎捆紧,用矿物样品袋套住。车内人多,只能塞在副驾座下,我穿的登山鞋,双脚踏在小虎身上,真是提心吊胆,想到一句成语,“骑虎难下”。
一路颠簸,我感到它一动再动,劲头很大,绳子明显松动,于是大叫不行不行,绳子松了!停车重绑。就这样,车子停停开开,绑了松松了绑,过往车辆停下观看,人们都说新年得虎,好兆头。
中午到了寻邬县,在土特产收购站找来一位师傅,他细细打量,说难得,你们看,前半身虎纹明显,后半身,特别是脊背至尾尖,皆为豹纹,这是虎和豹的杂交,俗称“虎豹”。
下午,一路商议怎样处理这小虎。大家倾向与广州动物园联系,但司机老熊不作声,似有不甘。傍晚来到平远县某团(时为军事编制),当地同行空出放导火索的大木箱,我们动足脑筋,把小虎连同木箱五花大绑,让它站在箱里,又不得逃出。
正是元月一日,人们纷纷前来观看,指点议论。晚饭后,我们去看电影,我脑子里还是小虎身影,它一天没吃东西,回去一定要喂它吃点什么。
散场回来,我发现虎尾翘在箱外,手一摸硬硬的,它已经死了。大家一脸沮丧。虎死不倒威。小虎还是直直立在木箱里。
白天我们在车上笑谈,把小虎送到动物园里,让更多的人看到这只罕见的“虎豹”。现在怎么处理?小虎全身是宝,虎皮,虎胆,虎鞭,虎骨,虎肉,身处兄弟单位,全团上下都知道这只小虎,如果杀虎,如何分配?真是麻烦。
经过商量,卖给当地药材公司,22元一斤,过磅一称,小虎25斤,得550元。北京专家们征求我的意见,说司机老熊家在河北农村,生活比较困难,钱是否补贴给他。我没意见。虎本来就是老熊发现的,也是他冒险下车,打昏老虎。
原定我要全程陪同北京专家调研,大概一个多月。不料韶关师部打来电话,说我爱人带着女儿由松江赶到韶关探亲,要我速速回韶关。我只好跟北京专家告别。司机老熊开车送我到长途汽车站,他还特意买了一斤大白兔奶糖送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