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4:美丽长三角大型系列采访——宁波北仑行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9月25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老花农”与“老学究”
梅璎迪
■ 沃绵康(右)与朱平一起切磋花艺 张龙 摄
  沃绵康和朱平,他们一个是北仑有名的“杜鹃王”,一个是江西省农科院的技术专家。两人因杜鹃结缘,更因共同的梦想决定联手,要把北仑杜鹃做成国内最叫得响的花卉名牌。

  沃绵康的万景杜鹃良种园就坐落在三面环山、一面靠海的北仑柴桥街道沙溪村。据说这里独特的海洋性气候,特别适合杜鹃花生长。1962年出生的沃绵康在23岁之前一直是村里有名的剃头匠,一把剪发刀陪着他走街串巷。1984年,恰逢沙溪村村办花木场从外地引进一批西洋杜鹃,沃绵康凭着一股闯劲,向银行贷款5000元,开始了杜鹃花的种植。

  只有初中文化的沃绵康依靠敏锐的市场嗅觉和年轻气盛的拼搏劲,逐渐从名不见经传的小散户成为北仑最大的杜鹃种植户。不过光环背后的沃绵康常常担心自己学历不高、技术不精,在杜鹃新品种培育上始终无法领先一步。

  恰在此时,从江西省农科院派到北仑分院来工作的朱平出现在沃绵康的视线中。科班出身的朱平不仅拥有长年植物育种的科研经历,时值而立之年的他也正想放手大干一场。“我有北仑最大的种植基地,朱平有省级农科院的精湛技术,我们两人几乎是一拍即合。”

  2004年,朱平正式受沃绵康之邀担任技术指导,并帮助他解决不少栽培难题。一盆3年生的单色杜鹃多头嫁接后可变成10多种花色的多色杜鹃,一下子在市场上“脱颖而出”。

  时隔一年,宁波推出重点农业科技攻关项目——杜鹃花高效栽培。朱平主动找到了沃绵康,提出两人联合申报的想法。“我一个初中生,字都写不全,更别说写申报材料了。”沃绵康说,这放在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没想到和“知识分子”联手后竟变成了触手可及的现实。

  沃绵康和朱平,一个种花二十多年的“老花农”,一个十多年专业栽培育种的“老学究”,在2011年决定将联手进行到底。他们共同创办了宁波北仑亿润花卉有限公司,沃绵康任总经理兼法人代表,朱平担任技术总监。创办2年来,公司培育的杜鹃新品种不计其数,其中仅国家林业局批准认可的新品种就多达5个。

  如今,两人在小浃江沿岸承包下105亩土地,一个华东地区最大的杜鹃精品园正从纸端跃入现实。         本报记者 梅璎迪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广告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法治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美丽长三角大型系列采访——宁波北仑行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中国新闻
   第A17版:六一健康·专版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国际新闻
   第A20版:财经新闻
   第A21版:广告
   第A22版:蓝天下的至爱
   第A23版:文娱新闻
   第A24版:文娱新闻
   第A25版:文娱新闻
   第A26版:体育新闻
   第A27版:体育新闻
   第A28版:体育新闻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广告
   第B01版:教育周刊
   第B02版:幼小衔接/教育周刊
   第B03版:教育周刊/校园内外
   第B04版:专版/教育周刊
   第B05版:专版/教育周刊
   第B06版:儿童安全/教育周刊
   第B07版:广告
   第B08版:广告
   第B09版:汽车周刊
   第B10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11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12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13版:汽车周刊/汽车资讯
   第B14版:我爱我车/汽车周刊
   第B15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16版:广告
水清 岸绿 景美 流畅
保护好生态也是政绩
“老花农”与“老学究”
北仑养花人
新民晚报美丽长三角大型系列采访——宁波北仑行A14“老花农”与“老学究” 2013-09-25 2 2013年09月25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