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世婧39岁,海布社工师事务所理事长,从事慈善公益活动5年
慈善理念:拥有专业知识,才有“资格”帮助别人
2008年之前,马世婧还是一名全职太太,家境殷实,生活安逸。汶川地震发生后,她准备报名到灾区当志愿者,人家要求要么是社工,要么是心理咨询师。做善事还有条件,让她反而有了动力和方向,她决定去学习,拿到心理咨询师、社工师资格,做一名专业的公益人。
专业知识究竟有多重要?马世婧举了个例子:近期事务所与徐汇区政法委合作,对失足人员、社区维稳对象等群体开展“心灵帮教”。志愿者在走访中遇到了一个抵触情绪极强的对象,因为动迁的问题不断上访。马世婧了解到,老人的儿子患有精神分裂症,女儿由于历史原因与妈妈积怨很深。上访看似动迁问题,实际上是家庭矛盾。通过家庭治疗,修复亲情,从而使问题有了新的进展。
至今,这一取名为“海布”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已经直接服务群众一万余名,其中社区高龄老人4000多名,还带动和培养专业志愿者1000余名。“海纳百川,布泽天下”,在马世婧的影响下,她的太太朋友们也变成了志愿者。她们带领老人们开办“生命故事会”小组活动,老人们在讲述与分享中,体会幸福与尊严,化解孤独;她们带领农民工孩子做游戏,在“像妈妈一样温暖”的话语里,孩子们感受到温暖与包容。
杨磊27岁,上海伙伴聚家养老服务社总经理,从事慈善公益活动5年
慈善理念:伙伴聚家,每个老人都有个性化服务需求
杨磊高二就去了英国读大学,大二时接触英国的“社区照顾”养老模式。2008年回国,一起回来的还有她的“伙伴聚家”梦想。
这种“以房养老”的模式,当时差一点就实现了:一个老伯伯愿意让别人住到自己家来,但他的子女不同意。还有一位老爷爷想把自己两室的房子置换掉,和别人合买一个大的合住,“和他的孩子沟通后,对方认为我们是骗子。”
价格也是个问题。合住的模式可以降低老人的开支,但也需要每月2500元,对大部分老人来说负担过重。最关键的还是传统观念。中国子女通常自动继承长辈房产,拒绝让父母出租房屋。尽管“伙伴聚家”模式始终没有实现,但杨磊坚信,社区是最适合老人生活的地方。“政府的资金多倾向于生活困难的老人,钟点工只干体力活,社区购买的为老服务项目针对性还不强。”杨磊相信,每个老人都有个性化的服务需求。
杨磊的团队承接了包括“源竹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在内的20多个项目,并从这些服务点辐射周边,寻找潜在“客户”,服务老人4000多人。“我有两个优势,一是有专业服务人员储备,70多人的团队中具备专业医生资质、康复师资质、心理咨询师、社工师、护理员资质的占70%以上。二是服务内容个性化,涵盖了康复服务、养生讲座、理发、扦脚、老年人联谊活动等。”
随着服务老人人数的增加,杨磊又琢磨出“以房养老”的变种模式:老人免费出租房间给康复护理人员,作为交换,护理人员负责在晚间看护老人。“合住之后,既能解决晚上空巢老人无人看护的问题,外地康复师也能省下租房费用。”杨磊说,经过调研,上钢新村街道有10多位老人有此意愿,预计明年初开始推行。项目细则还在制定中。
严洪37岁,上海音速青年志愿服务中心理事长,从事慈善公益活动4年
慈善理念:要让更多人掌握自护自救的能力
途经闹市区碰上一场车祸,一位女孩头破血流,当场晕厥,所有人都在旁边围观,不知所措。严洪看到后,立即拿出随身的应急包,一边为女孩简单包扎,并记录伤情变化,一边叫旁边群众拨打报警电话,最终女孩获救。严洪从此决定,要让更多人掌握自护自救的能力。2009年,他辞去本职工作,全力以赴走上公益慈善的征程。当年6月,上海音速青年志愿服务中心正式注册成立。
成立之初,“音速”独辟蹊径,关注“城市应急支援”,资深会员平时随身都会带一个医疗急救包。2011年,严洪和他的团队在社区和学校进行了近百场消防逃生演练。
2012年,上海音速青年志愿服务中心慈善项目部正式成立,首批招募的百人志愿者团队中不乏人们熟悉的媒体人,经常为义拍义卖活动站台吆喝的就有来自五星体育、星尚频道和“动感101”的主持人。
至今,慈善项目部开展爱心义拍义卖、大型活动的路演等数十场。最成功的一次莫过于2012年12月29日的义拍义卖,“天很冷,还下着雨,活动全程都在室外进行,现场所有的工作人员都冻坏了。”尽管老天爷不帮忙,但现场参与者却很“给力”,当天总共募集到1.6万元善款。义卖的物品中,蔡康永设计的化妆箱、东方大鲨鱼篮球队队员的集体签名篮球都拍出了5000多元的高价。
本报记者 徐轶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