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不仅仅源于“缺钙”
近日在门诊接诊了一位李姓阿姨,这位68岁的李阿姨一坐下就说:“医生,我年纪大了,肯定有骨质疏松,一直都吃钙片,您帮我开点钙片吧。”我没有直接给李阿姨开药,而是劝她进行了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检查。几天后李阿姨来复诊,看了检查报告后大吃一惊:她不但没有骨质疏松症、不缺钙,反而血钙、尿钙的水平比正常水平还要高一些!如果长期这样盲目补钙剂,势必后患无穷。
其实,李阿姨并非个例。生活中盲目补钙的人不在少数,很多人自以为吃了钙片就不会发生骨质疏松症,或认为骨质疏松症只要吃钙片就可治愈,这都是非常片面甚至错误的想法。仔细挖掘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源头”我们会发现,骨质疏松症的发生除了与缺钙有关,还与遗传、环境、有些疾病和药物等有关。而长期缺钙仅仅是骨质疏松症发生的一个原因。
因此,正确防治骨质疏松症的方法应该是首先到医院相关专科进行正规检查(骨密度和相关骨代谢指标),如果检查正常,那就需要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生活方式干预以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如果检查异常,则需首先判断骨质疏松症的类型,并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在医生的指导下规范用药。
补钙过量或可导致其他疾病发生
补钙的确是骨质疏松治疗的基础措施。但补钙也要讲究技巧。钙的摄入不仅来源于钙片,在许多食物(比如牛奶、豆制品、虾皮、坚果类等)也富含钙。如果从食物摄取的钙已经充足,就不需要再补充钙片或含钙剂的保健品了。
如果在食物摄取的钙已充足的情况下,还盲目补钙片造成补钙过量,可能会引起多尿,肾结石,膀胱结石,输尿管结石;也可引起恶心,呕吐,便秘;或心动过缓,心律失常,严重的甚至会心跳骤停。因此,在补充钙片之前,一定要到医院做血钙、尿钙检查,只有确实存在钙不足的情况下才可补充。
补充的钙剂必须是正规厂家生产的,并在医师指导下根据缺钙的程度和不同钙剂的特点进行补充。在补充钙片一段时间后,还必须再次检查,以避免过量。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某些肿瘤疾病如甲状旁腺肿瘤、多发性骨髓瘤、恶性肿瘤骨转移等等也会同时伴有骨质疏松症。但这类患者的血钙往往较正常人明显增高。而对血钙异常增高的患者是绝对禁止补钙的。
(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骨质疏松专科副主任医师,12家全国骨质疏松症诊断和质量控制标准试验基地负责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