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8:文娱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专家:生硬的网络造词不应提倡
~~~专家:生硬的网络造词不应提倡
~~~专家:生硬的网络造词不应提倡
~~~专家:生硬的网络造词不应提倡
~~~专家:生硬的网络造词不应提倡
~~~专家:生硬的网络造词不应提倡
     
2013年10月05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初看看好像很艰深 一点破让人笑出声
专家:生硬的网络造词不应提倡
乐梦融
  “放假7天,喜大普奔”“她十动然拒”“经过那事,我细思恐极”……近几个月来,一些稀奇古怪的四字词语扎堆出现在网络上,甚至被媒体引用,让大多数读者摸不着头脑。这些不是成语,却远比成语流行的网络自创词,乍看高深莫测,实际上就是常用词汇的好玩拼凑。

  详解四字词语

  如不经常上网,还真猜不出这些“后现代成语”的意思。有网友将这些四字词做了一个汇总帖,对每个词进行释义与用法讲解。如“不明觉厉”,即虽然不明白你在说什么,但是听起来感觉很厉害;“细思恐极”的意思就是细细思考之后,觉得恐怖至极;“十动然拒”是“十分感动,然后拒绝他”的缩略,用来嘲讽吊丝讨好女神却遭拒绝的事。“喜大普奔”就是“喜闻乐见”“大快人心”“普天同庆”“奔走相告”四个成语首字的结合。

  这些网络用语的疯传,引发了一股造词热,许多网友都尝试着照此方式自创词汇,如“高端、大气、上档次”被改造成“高大上次”;“人生已如此地艰难,有些事情就不要拆穿“被提炼出新词“人艰不拆”。

  网友看法不一

  有些网友乐此不疲,而大部分人则持中立观点,认为自造这些词语纯粹是为了好玩,不必升级到学术研究层面来批判。

  也有人发现,这些词语代表着当代社会的情绪,是以前的词语不能精准概括的,只要这类情绪有普遍性,这类自造词语就有生命力。而反对声则多来自于家长和老师,他们认为,孩子们辨识度差,怎么好玩怎么说,这无疑会影响他们正规作文的能力。

  回看若干年前的年度流行词,有的已被普遍接受,有的则销声匿迹,有些当年的潮词现在变得很“老土”。比如,BBS论坛都很稀有了,谁还说“斑竹”呢?再把“什么”说成“神马”,也有画蛇添足的感觉。与此相反,吐槽、卖萌、萝莉、气场、山寨、给力、拼爹等词汇,读者早已习以为常了。

  专家多予否定

  《咬文嚼字》主编郝铭鉴在新浪微博上写道:“这样的网络流行语,其实已走上囧途,既没有吐槽、卖萌的创造力,也没有‘白骨精’‘蛋白质’的幽默感,纯粹是生拼硬凑,无趣且无聊。”前天,郝铭鉴补充了自己的看法,他不看好这些词汇能被收录进“年度十大流行词”。他首先认为这些词语缺乏智慧含量,因为语言集合了使用者的智慧,是特定时代和生活的烙印,能够折射出当前时代的文化。“喜大普奔”等四字词语,走的是形式套路,没有成语的内在精神,和成语完全不是一回事。不应提倡在正规媒体上使用这些词语。

  《咬文嚼字》执行主编黄安靖也认为,这些四字流行语只是截取原有短语的部分要素而已。他分析说,汉语是有缩略语的,比如“沧海桑田”缩略成“沧桑”,但这类缩略语的含义都很明确。而“喜大普奔”不符合汉语运用习惯,让人莫名其妙。 

  近年来,《现代汉语词典》中也曾收录过新词汇,这些流行词语是不是也有机会被收入辞书呢?《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修订主持人之一程荣更愿意将其称之为新“四字格”。她指出,这类词语目前仅在网友的小圈子里交流,如果将其放置在大众中,很可能会在理解上产生分歧,因此是站不住脚的;如果一些词汇慢慢从网络扩展到大众语言生活中,而且大众觉得好用、表现力强、合乎汉语习惯,那么可能就会被承认,也可能会慢慢固定下来。本报记者 乐梦融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广告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中国新闻
   第A06版:国际新闻
   第A07版:体育新闻
   第A08版:文娱新闻
   第A09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A10版:漫画世界/国家艺术杂志
   第A11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A12版:设计之都/国家艺术杂志
   第A13版:夜光杯
   第A14版:夜光杯
   第A15版:连载
   第A16版:广告
血腥的战场 凄美的爱情
《看我72变》半决赛今晚落幕
纪录片《援疆三年间》今开播
初看看好像很艰深 一点破让人笑出声
人滑笑星连演两场 森林狂欢喜气洋洋
今晚电视
新民晚报文娱新闻A08初看看好像很艰深 一点破让人笑出声 2013-10-05 2 2013年10月05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