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沿景区的林丛小径前行,忽听得扑愣愣声响,接着有一物飘悠下坠。一瞥,是一草团;捡起一看,竟是一只精致的袖珍鸟窝!
檐下燕窝,树端蜂巢,平常至极,但掌中的这一款,堪足观赏把玩。其造型酷似贮存围棋子的钵盂,扁圆玲珑。通体一色嫩黄,建材一律选用芦苇顶端已扬尽絮花的极细柔条,松软而有弹性。这样的实材要是叠成床垫,一定比席梦思还舒适。其制作工艺也堪称精湛:无数规格齐一的柔条,漩涡似地围兜成钵状,无缝对接,不见枝端散杂旁逸。回家用微型秤一称,净重7克,高6厘米,内直径8厘米。
我对鸟窝素无识见,问遍景区农工,也不能据窝定鸟。不过,从窝的大小不难猜测少许。想必营造者是体态娇小、涉世未深、才建门户的“单漂”。从全窝建材选择的高标准和匠心独具的工艺水平,足见这只袖珍鸟的智商和品位都颇高。它似有洁癖,许是新窝甫成,良宵未度,窝内不见一丝细茸羽丝的留存,净洁崭新。惜乎小鸟是唯美至上者,它倾力凝神于营造款式和整体的光洁,却忽略了至关紧要的选址定位的坚牢度(我若懂鸟语,一定守株以待,建议它学习蜘蛛结网,进退有据,四方牵连)。你瞧瞧,随着它“扑棱棱”一声冲力稍大的腾飞,竟致千辛万苦搭就的“星级”安乐窝坠落!
我甚为之惋惜:小不点儿的袖珍身量,全凭一柄短喙张罗,要把采撷自四方的成千上万条细枝围兜成形,没有精卫填海般的坚韧和执着,哪能出此精品“楼盘”?小鸟也一定会后悔不迭,痛惜得泪流满面吧!
我捧着这小鸟的爱巢,逡巡前后,简直想上树了。一位农工老弟相劝:你帮不了忙。巢空了鸟飞了,不会再来了。轻轻叹一口气,只得把这精致的袖珍鸟窝带回了家,收藏在玻璃柜中,与“珍品”同列。
唐代孟郊有诗曰:“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这是慈母心思。小鸟筑爱巢的心思亦复如是,其殷切、细密同样感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