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2: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本版列表新闻
~~~——生活现象在城市艺术中的思考
~~~——生活现象在城市艺术中的思考
     
2013年10月12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美术设计是否应该细腻到极点?
——生活现象在城市艺术中的思考
黄伟明
■ 山地车总让人联想到户外运动,然而眼前这些崭新的黄色山地车却在室内相互叠合,车轮多变的圆形构图暗藏着艺术家的精巧设计,似乎是要证明运动的活力可以无处不在
■ 这些色彩艳丽的小圆柱都是经过回收而来的竹筒,它们曾一度被舍弃,如今却在这里“抱团”,再次成为了醒目的焦点
■ 用废旧的高压电线制作而成的圆,被扭转得如同有力伸展的树枝般,再镀上象征生命之源的蓝色,这一切似乎都暗示着艺术对材料循环利用的宣誓
  ◆ 本报记者 黄伟明 文/摄

  2013年下半年最值得期待的艺术展出不得不提到正在法国里昂举办的第十二届里昂双年展,而其中展出的一些用实用用具设计而成的雕塑和装置,激发了记者对艺术设计在架上领域完成雕塑作品的深入观察,这可能是记者的独立命题,也是一种趋向性的思考吧。可能雕塑是艺术创造,未必要设计,但设计与规划好雕塑却是一个不断在完善的艺术课题。

  ● 城市艺术发展中诞生了不少令人印象深刻的“创作”,然而在细节处,我们还需更多“设计”来完善。将生活中的元素和现象加以艺化,正是目前开始流行的雕塑装置新模式,即“生活+设计=艺术”。

  雕塑作品绝大多数都是命题作品,最经典的就是为了纪念或象征而量身定做的作品,诸如外滩的陈毅雕像、圣彼得堡的恺撒大帝像等等。这样的雕塑作品深入人心,因为它们具有无可比拟的特殊意义。然而随着艺术越来越走进生活,我们的城市更需要平易近人的雕塑。

  当我在斯洛伐克某家会所的酒窖门前看到几部黄色山地车时,突然找到了当代雕塑艺术的新趋势——生活化。其实这件作品看起来非常简单,就是几部崭新的黄色山地车相互叠加在一起罢了,然而它们乍看杂乱的秩序实际上并非偶然,而是经过一番精心设计的,因此在视觉上让人感觉相当充实,很是吸引眼球。

  将生活中常见的物件作为创作元素,再经过艺术家的巧妙设计,就能化平凡为神奇,这样的构思方式不仅改变了人们对雕塑材质的固有思维,更重要的是一种创作理念的改变。能够去生活中发掘并使用日常元素来创作就需要对生活更细微的观察,对生活中细节的把握才是设计艺术的重点。

  ● 好的抽象作品不但不会让人看不懂,反而能透过变形和重构让人在陌生感中得到全新的体会。从生活中取材,正是由具象产生抽象最简单有效的方式,这也是对“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又一种理解和诠释。

  如果是单纯将生活用具堆砌起来,那么这未必是艺术,只有在设计过程中为这些部件注入灵魂才能称其为作品。说到底,借用生活用具为材料进行创作,就是一种将具象变为抽象的转变,从中所产生的命题也自然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

  在城市中,我们能见到的抽象雕塑越来越多,它们形态各异,有的令人惊艳,却也有些让人觉得不明所以,更多的作品被商业氛围所包围,很少有人关心雕塑的生存环境如何。在这样的背景下,雕塑也可以进行“自救”。用本身就有符号的材质可以让观者先脱离周遭环境,让雕塑的“前身”让人先入为主。曾经在奥地利的艺术展厅外看到这样一件作品:一些废旧的高压电线铁丝被拧转在一起,外表包裹着蓝色塑胶带,它们以一种杂乱的规则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球体。利用旧铁丝并以制作电线相同的方式呈现出这一团如同树枝般的形体,显然是一种抽象的表达,这些平时很少接触得到的高压电线却是支持着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功臣,当它以这样一种既具象又抽象的模样出现,给人带来了无限的思考。

  ● 抽象艺术之所以要跳出具体的形象,正是为了给人更多的想象空间,这就使得抽象作品具有更多人为设计的内涵。当人们对社会越观察入微,就会发现艺术中的细致设计越来越不可或缺。

  创作而成的雕塑作品未必需要设计,但是设计与规划却是决定一件作品好坏更深入的课题。这不仅是艺术家个人行为,更是城市艺术发展的重要课题。

  严格说起来,这种基于日常元素的雕塑作品并非一种全新的创作,而是一种基于现有元素的设计,这就好比是把原有独立商品组合包装成新的商品那样。正因如此,要在城市艺术中对生活现象进行思考,就是对艺术家设计思想的考验。在这其中,抽象艺术要想得到更多人的认同就更需要用设计来拉近与普通人之间的距离,生活化、日常化的元素运用更容易让观者产生一种共性的认识,从而使抽象作品不再单纯地为个性服务,而是更多地让观众通过熟悉的情境一同参与到作品之中去,甚至通过结合个人自身的经历产生不同的理解。

  抽象作品需要创作型,但是更需要设计型,融入人为的设计可以使作品内涵更为丰富。当思维细腻到极点,艺术的设计才会产生更多可能,即便是相同的对象也能变化出无限的内涵。在多元素化的城市生活中,这样“平易近人”的抽象势必更吃香。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评论·专栏
   第A04版:科教卫新闻
   第A05版:民生新闻
   第A06版:社会新闻
   第A07版:广告
   第A08版:中国新闻
   第A09版:国际新闻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广告
   第A13版:体育新闻
   第A14版:体育新闻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拍卖专版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美术地图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设计之都
   第B06版:新民展厅/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8版:博物巡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博物巡览/国家艺术杂志
   第B10版:品味典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民间收藏
   第B12版:视觉产生/国家艺术杂志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连载
   第B16版:新民俱乐部
美术设计是否应该细腻到极点?
来自与回归
新民晚报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B02美术设计是否应该细腻到极点? 2013-10-12 2 2013年10月12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