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要闻
     
本版列表新闻
~~~余纯顺徒步全程5400枚邮戳入藏档案馆
~~~余纯顺徒步全程5400枚邮戳入藏档案馆
~~~余纯顺徒步全程5400枚邮戳入藏档案馆
~~~余纯顺徒步全程5400枚邮戳入藏档案馆
~~~余纯顺徒步全程5400枚邮戳入藏档案馆
~~~余纯顺徒步全程5400枚邮戳入藏档案馆
~~~余纯顺徒步全程5400枚邮戳入藏档案馆
~~~余纯顺徒步全程5400枚邮戳入藏档案馆
     
2013年10月12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市民制作家庭档案见证历史
余纯顺徒步全程5400枚邮戳入藏档案馆
孙云
  本报讯 (记者 孙云)“档案在每个人身边,家庭档案在若干年后很可能成为价值很高的社会发展史料”,这是昨天举行的“历史的回声——档案里的故事”全市社区巡讲首场活动现场,杨浦区档案馆专家的开场白。不少居民说,没想到一沓相册、几封家书、一套家谱,可能成为重要档案。

  据档案部门介绍,建国后到改革开放初期,档案系统比较注意征集企事业单位的档案,对家庭档案征集力度不够。同时,绝大多数市民缺乏制作家庭档案的意识,所以,近几十年来征集的民间档案数量不多,反映社会生活比较局限,在举办一些专题展览和研究时捉襟见肘。

  近年来,随着家庭经济条件和电子设备升级换代,许多家庭开始拍摄子女成长相册、收集旅游明信片、上网写日志等,却少有人意识到,这些看上去零碎的记录,经过整理收集,均可成为家庭档案。在“上海档案馆日”《档案在你身边》讲座上,上海市档案馆的文史学者陆其国就举例说,同学之间互寄贺卡、毕业留念册等“手迹文稿”,有朝一日都可能成为电子时代的稀罕物,说不定还能入藏北京和上海的“中国现代作家手稿馆”、“上海图书馆名人手稿馆”呢。

  随着民间收藏热兴起,档案部门越来越重视民间档案征集。居住在杨浦区的余纯顺去世后,杨浦档案馆将其遗物征集进馆,包括曾使用过的卫星定位仪、相机、背包等27件考察和生活用品,途中写下的日记、游记和拍摄的照片、影像资料807份,5400余枚邮戳,1189本地方志书等遗物,待新馆年底落成后,可能会举办专题展览。上海市档案馆还九顾茅庐,征集到市民李慧英夫妇记录了49年的账本,见证经济腾飞历程。

  如何制作家庭档案?最简单的方法是在档案部门的网站(ypdaj.shyp.net.cn)下载制作软件。据杨浦档案局局长印汉成介绍,软件发布两年来,已有逾4000人次使用。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评论·专栏
   第A04版:科教卫新闻
   第A05版:民生新闻
   第A06版:社会新闻
   第A07版:广告
   第A08版:中国新闻
   第A09版:国际新闻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广告
   第A13版:体育新闻
   第A14版:体育新闻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拍卖专版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美术地图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设计之都
   第B06版:新民展厅/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8版:博物巡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博物巡览/国家艺术杂志
   第B10版:品味典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民间收藏
   第B12版:视觉产生/国家艺术杂志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连载
   第B16版:新民俱乐部
让更多老人健康长寿安享晚年
上海公积金资金充裕 无贷款积压
陈毅夫妇纪念像揭幕仪式举行
市民制作家庭档案见证历史
科普绿皮书可为百姓释疑
世界部分城市天气预报
长三角城市天气预报
上海天气预报
新民晚报要闻A02市民制作家庭档案见证历史 2013-10-12 2 2013年10月12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