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法租界的有轨电车,牵引的动力车在前,一节车厢又从中隔开,一是头等,一是二等。但是它并未规定那一等在前,而是由驾驶控制所在而定前后,记得好像头等部位比二等的稍小些。后面的拖车是三等。车票价当然因等级不同而有差别。当时乘车,在什么地点的站上车,向售票员报到的站,他从票板上撕下一张票,在到站部位扎一个洞,乘车人依票价付钱,到站下车。当时售票员的业务水平极高,一车厢的人能记住谁是从哪一站上的车,何人买的是到哪一站的车票,还有哪一个没买票,躲躲闪闪想逃票,无一能瞒过他的眼睛。不过在头等车厢当卖票就难了,有种人穿着蛮登样,要他买票,他朝你瞧一眼,稍稍抬一抬头,吃不准是啥等样人,是电车公司的?是巡捕房便衣?是地面上的白相人?三六九等弄不明白只得识相走开。对这档“码子”即使就是查票员碰上明知是“揩油”也只得识相避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