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末班车”导致成交暴涨
上周(11月4日至10日)的楼市,短短7天可分为3个阶段:11月4日至7日的新政公布前、11月8日新政公布当天及11月9日至10日新政公布后的周末。一周内全市商品住宅成交面积为40.66万平方米,环比前周上涨8.2%,突破40万平方米大关也成为近6周的最高点。
上周五“沪七条”的颁布直接导致了“赶末班车”的行情。11月8日当天,全市商品住宅成交面积高达9.19万平方米,远高于上周的其他时间。上周成交排名在前列的楼盘以中低价位的刚需项目为主,“沪七条”对限购的加强,也刺激了在沪的外省市刚需购房者集中签约。
二手房签约和带看量下滑
“沪七条”中有两条新规,虽被外界评论为“温和”,但其“杀伤力”还是不容小觑。这两条新规就是:对居民家庭向商业银行贷款购买第二套住房的,其首付比例从60%提高至不得低于70%及以上(11月9日生效);调整外地户籍居民家庭购房缴纳税收或社保费年限,从能提供自购房之日起算的前2年内在本市累计缴纳1年以上,调整为能提供自购房之日起算的前3年内在本市累计缴纳2年以上(11月8日生效)。
事实上,楼市下行态势已在上周的最后两天显现,尤其是在二手房交易市场上,其中,松江、宝山顾村公园、青浦等外围区域受到影响最大。据多家房产中介反映,由于新政生效的时间节点是以合同网签时间为准,因此11月8日这天二手房买卖签约量较平常工作日增加了约3倍左右,到了11月9日、10日则直线下降,不仅签约量下降,连带看量也急剧下滑,据中原地产涞坊路分行统计,上周末相比之前的周末,带看量下降了5成。
对二手房房东心态有影响
社保缴纳提高至2年让不少来沪时间不久的外地户籍人士购房计划延后。不过,以置换、改善客群为主流的市中心板块,受新政影响要小一些,因为置换改善型买家相对来说资金实力要强一些,且二套房贷款利率未做调整,受到的直面冲击相对小一些。
而 “沪七条”对于二手房房东的心态产生了间接影响。此前由于价格持续上涨,不少房东存在惜售心理,现在一部分房东的出售诚意度有所提高。不过,多数卖家对于房价看涨的预期并没有太大改变。
本报记者 金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