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焦点
     
本版列表新闻
~~~近期上海警方接报一起外籍人士被骗2000万元大案
~~~近期上海警方接报一起外籍人士被骗2000万元大案
~~~近期上海警方接报一起外籍人士被骗2000万元大案
     
2013年11月12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海归等成电信诈骗新“易感人群”
近期上海警方接报一起外籍人士被骗2000万元大案
潘高峰
■ 警方提示遍布大街小巷,但“易感人群”熟视无睹  本报记者 张龙 摄
  首席记者 潘高峰

  提起电信诈骗被害人,人们脑海中总会浮现出社区、中老年、女性这几个关键词。殊不知,一些人眼中的高智商、高收入精英阶层,有时也会对骗子言听计从。

  记者昨天从警方获悉,除了新型骗术不断涌现,电信诈骗的“易感人群”也在发生变化。其中,境外人士、海归族、候鸟族(在本市或外省市有多处住房,经常或定期调换居住场所的人员)、圈圈族(一心忙于工作或科研,人际圈、信息圈相对封闭的人员)已成电信诈骗“新宠”。由于他们或对中国法律缺少了解,或一心忙于工作和科研,人际圈、信息圈相对封闭,几乎没有什么电信诈骗的防范知识,很容易让骗子轻松得逞。

  老骗术屡骗老外巨额钱款

  今年10月28日,上海浦东警方接报一起电信诈骗大案。被害人在骗子冒充公检法机关的威胁和蛊惑下,在连续一周的时间里,不断通过网上银行向所谓的“安全账户”转账超过2000万元。这是近期上海发生的单笔被骗金额最高的电信诈骗案件。

  被害人之所以毫无防备,很大程度上因为他是一名外籍人士,对于骗子的伎俩几乎没有什么免疫力。同一天,也是在浦东,还发生了一起被骗400余万元的案件,被害人同样来自境外。

  境外人士、海归族、“候鸟”族、“圈圈”族成为电信诈骗新的“易感人群”,对于警方来说,也是一个新的挑战。上海市公安局刑侦总队二支队警官糜一鸣告诉记者,虽然警方近年来在防范宣传上花了大量人力物力,几乎每个人都生活在防骗的环境中,无论是电梯口、电子宣传栏、阅报栏、信箱,都有警方张贴、投递的防骗宣传资料,电视上、广播里、报纸上、交通工具的移动视屏里,也充斥着各类案例的警示提醒,但是对于一些特定人群,还是缺少好的宣传手段。

  “比如一些企业高管、科研人员、境外来沪工作或定居的人士,往往生活在特定的圈子里,加上对自己的分辨力和判断力往往十分自信,很少会把这些东西纳入视线。”对于糜一鸣来说,如何让电信诈骗的防范知识进高端商务楼、科研院所,进入一些高档别墅和全封闭的小区,是一个新的课题。

  网银升级已成为最“火”骗术

  “易感人群”的拓展,伴随的是骗术的不断翻新。以往的电信诈骗,大量是通过电话拨打,ATM机或银行柜面转账来行骗,但随着行骗目标向高端商务人士“拓展”,行骗的手段和媒介也都在不断发生变化。

  据警方统计,今年9月,本市接报电信诈骗案件千余起,同比基本持平,但网银密码器升级类诈骗首次超越假冒公检法等司法机关行骗,占所有案件类型的14%,成为最“火”骗术。

  “其实这种手法并不是最新的。最早在2009年就曾经出现过,只不过当时是以‘中行E令’升级的形式出现,而现在换成了工行电子密码器升级。”糜一鸣告诉记者,这种骗术一度大行其道,但经过警方建议,中行真的升级了密码系统,到2010年2月,这种骗术基本上销声匿迹。

  “其实很简单,我们建议银行增加了一个手机验证的环节,因为骗子其实并不掌握具体哪些人在使用工行电子密码器,所以也不可能知道对应的手机号,而是通过群发短信乱枪打鸟碰运气。一旦有了手机验证这一环节,行骗难度大幅提升。”

  糜一鸣提醒,此类诈骗都是短信诱骗被害人登录钓鱼网站,输入账号和电子密码器上的随机密码进行所谓升级,结果账号和密码被掌控钓鱼网站后台的骗子看得一清二楚,只需拷贝下来,在真实网站上同步登录网银,就能把钱轻易转走。

  “其实,要洞察骗术非常简单,只需查看银行卡背面,一般都有真正的银行网址,如果短信上的网址链接与其不符,那就是骗局。”

  诈骗新手法瞄上机票网购

  除了网银升级诈骗,一种通过以航班取消、机票改签、网购退货等为由,套取被害人信用卡卡号和后三位号码实施盗刷的行骗方式,也是近期常见的诈骗新手法。

  骗子同样通过群发短信的方式,发布“航班因机械故障被取消,请您拨打400-×××-×××电话退票、改签”这样的短信,碰上正好订购了机票的市民,很可能以为自己预订的航班真的出了问题,拨打电话咨询后,被要求提供信用卡卡号和验证码等信息,以便退款或改签。许多人难免信以为真,殊不知这些信息已经足以让骗子通过快捷支付的形式刷空甚至透支信用卡。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评论·随笔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法治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早间点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文娱新闻
   第A16版:文娱新闻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财经新闻
   第A20版:财经新闻
   第A21版:目击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夜光杯
   第A24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新民旅游
   第B02版:精华路线/新民旅游
   第B03版:新民旅游/世界别处
   第B04版:域外风情/新民旅游
   第B05版:旅游资讯
   第B06版:旅游资讯
   第B07版:旅游资讯
   第B08版:旅游资讯
   第B09版:旅游资讯
   第B10版:旅游资讯
   第B11版:旅游资讯
   第B12版:旅游资讯
   第B13版:旅游资讯
   第B14版:广告
   第B15版:市场之窗
   第B16版:资讯/市场之窗
海归等成电信诈骗新“易感人群”
电信诈骗 谁在扮演“帮凶”
警方“虎口夺食”
新民晚报焦点A05海归等成电信诈骗新“易感人群” 2013-11-12 2 2013年11月1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