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要拿大半
川籍作家李劼人被誉为“中国的左拉”,其长篇小说 《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等被誉为成都民俗的百科全书,是巴蜀文化的“清明上河图”。电视剧《大波》由上海市委宣传部、四川省委宣传部和上海广播电视台等单位共同拍摄。该剧以四川保路运动和革命风潮为背景,表现了甲午战争到辛亥革命年间的人际悲欢、思潮演进和政治风云。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陈东指出,上海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发源地之一,来自四川的文学大师巴金、李劼人等都在上海从事过文学创作并发表作品,《大波》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文学价值。
简平说,30集的《大波》堪称重大题材作品,如果剧组真把每集100万元的片酬给了明星,1个明星就要拿走3000万元,占剧组总投资4500万元的大半,那么其他演员和剧组人员怎么办,还有服装、道具、舞美、外景的费用……这戏还能保证质量吗?现在,影视圈确实有不少剧组让明星拿走了拍摄资金的80%,所剩无几的资金就很难保证拍摄质量了。
片酬疯涨惊人
如今,《大波》大胆起用80后影视新人郑凯、韩雯雯、李泓良、王磊等,并对他们进行了培训,读原著、学历史、请老师、写体会……剧组还请川沪两地的中老年演员加盟,为青年演员“保驾护航”,如王华英、王亚楠、张孝中、廖学秋、岳红、刘仪伟等。将近50%的拍摄资金用于制作,保证了艺术质量和制作水准。
近年来,演员片酬以几十倍几百倍的速度猛涨,使许多剧组的拍摄资金捉襟见肘,只能大大压缩制作经费。上月,中国电视剧产业协会成立,会长尤小刚炮轰演员漫天要价的现象。他指出,演员片酬占了影视总成本大部分,严重影响了影视的制作水准。他呼吁有关部门出台相关政策,杜绝演员片酬过高。
应该学学《大波》
今年初,中国电视剧导演委员会会长陈家林也对此进行炮轰,他称很多明星单集片酬达60到70万元,一部戏片酬高达1500到2000万元,占据大半制作费,严重影响电视剧制作质量。但谁也没想到,临近年底,明星们的身价已变成每集100万元了!
近年来,陈家林、尤小刚等导演都在积极呼吁要抵制明星高片酬,有些制片人甚至呼吁要结成“片酬同盟”抵制片酬疯涨。但明星片酬疯涨始终未能降温,一线明星片酬三月一小涨、半年一大涨已成常态。有些大牌明星甚至开出了以拍摄天数计价、一天报酬达百万元的天价。对于这种将影视剧拖入价高质低“泥潭”之中的不良现象,除了呼吁有关部门出台相关政策予以打压外,更多剧组更应自己挺身而出予以抵制,就像《大波》剧组一样,对高价明星坚决说“不”。首席记者 俞亮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