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数字化管理
“在互联网时代,病人可以建立自己的健康信息库,拥有疾病管理‘电子信息员’。”周尊海主任介绍,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内分泌科正着手建立糖尿病专病数据库,进行信息化管理和随访。纳入的对象是在杨浦医院长期就诊的糖耐量异常者、糖尿病患者和住院的糖尿病患者。每个病人的体重、身高、血压、血脂、血糖、其他各项化验结果及复诊结果、影像学检查报告、慢性病史、治疗方案等均记录在数据库内,待到病人就诊或入院时,不必再携带以往繁琐的病历记录,医生只要打开电脑数据库,映入眼帘的不仅会有该患者原始医疗数据,还将有自动生成的统计曲线以及前后对比图,一目了然。这样,既有利于医生和患者追踪和掌握病情进展,又有助于医生收集社区人群疾病谱动态变化。周主任认为数字化管理将疾病的信息“碎片”有序地组织起来,是医生和患者的良师益友。
周主任表示,数字化管理不限于糖尿病人群,也将探索运用于甲状腺问题、肥胖、骨质疏松等疾病。未来在科室发展方面,将着力打造以糖尿病多学科协作诊疗为重点,甲状腺、肥胖、骨质疏松等内分泌亚学科齐头并进的模式。
2 整体化干预
“只盯着血糖数值,治不好糖尿病。”周尊海主任认同糖尿病整体化干预理念。“糖尿病全面达标,至少应做到以下5项:生活方式干预、体重、血糖、血压、血脂达标,否则难以预防和减少糖尿病并发症,降低糖尿病患者残疾发生率,延长寿命也就成为一句空话。”国内外大量有关糖尿病及并发症的循证医学研究结果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对已明确存在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杨浦医院内分泌科采取针对并发症的相关学科协作的整体化治疗方案,从而做到对来医院就诊的糖尿病患者全身心的诊治与呵护。糖尿病患者在整体化干预方面要积极配合,接受多脏器并发症的早期筛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预防为主,治疗为辅,定期检测必要的并发症指标,如视力及眼底、足背动脉搏动、尿微量白蛋白等。
3 个体化治疗
个体化治疗强调的是个体,即在病程的各个阶段,根据患者的血糖,结合患者年龄、身高、体重、饮食、运动、并发症有无等做出的治疗措施。周尊海主任主张血糖的安全达标,也就是根据不同情况做出的不同达标要求,一人一套治疗策略,同一人不同病程亦需作出调整。具体来说,对于已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或危险因素的2型糖尿病患者,或老年糖尿病患者而言,过于激进的降糖治疗策略可能产生潜在的风险,进而抵消或掩盖其潜在的心血管获益。有脑中风史的糖尿病患者由于脑组织代谢的特殊性,对低血糖的耐受性更低,应采取相对宽松的降糖治疗策略与目标值,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周尊海主任指出,根据患者病情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制订个体化血糖控制目标、定期复查方案,制订针对并发症的适时检查方案,从而实施糖尿病并发症的二级预防措施。 魏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