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村里人的眼里,经济学是一门高深学问,碰也碰不得。但有个经济学名词——剪刀差,众人还是欢喜讲讲的。因为剪刀家家有,用剪刀来比喻的道理,应该讲得清楚。
有一次,农民问我:“喇叭里常常讲‘剪刀差’,你倒讲讲看,到底啥叫剪刀差?”我读过一点皮毛,就说:“厂里出产的工业品价钱贵,我们田里出产的东西不值钿,两厢里差距像剪刀口一样越张越大,这就是剪刀差。”他们哦了一声。我不知道这样讲对不对,也不知他们听懂了没有。
这年春上有一天,大队部发紧急通知,要我们生产队干部去开会,说有重要事情宣布。我们去一听,才晓得是开“涨价会”。那些年,涨价是一件大事情,香烟肥皂涨几分,草纸煤球涨几分,都要事先层层传达,让老老少少都晓得。会后,我们回到村里传达,村民说:“厂里生产的香烟肥皂涨价了,我们生产的粮棉生猪倒不能涨价,这剪刀口是怎么弄的?”
大秋里,我们去镇上粜谷,发现稻谷收购价每担跌了几分,棉花收购价也跌了。就在收购站黑板前,农民说:“工业品又涨价了,农产品又跌价了,这剪刀口不是大得豁边了吗?”
40多年过去,现在雪天里荠菜卖10元一斤,而棉毛衫裤只有20元一套,这“剪刀口”倒像是反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