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6年出生的惠特拉姆在二战爆发后,放弃悉尼大学法律系的学业,加入皇家澳大利亚空军担任飞行员。战后,惠特拉姆完成学业,并于1947年获得律师资格。
1945年,惠特拉姆加入澳大利亚工党,1967年当选工党副领袖。1972年,他带领工党结束了23年的在野党地位,赢得大选胜利,出任澳大利亚第21任总理,并兼任外交部长。但在3年后的宪政危机中,惠特拉姆被新上任的总督约翰·克尔解职。
尽管当政时间不长,但惠特拉姆却是二战后澳大利亚政治舞台上最有影响力的政治家之一。
在3年的任期内,惠特拉姆积极推动澳中建交,成为澳大利亚首位访问中国的国家领袖,因而被尊称为“中澳关系之父”。
早在上世纪50年代,惠特拉姆就在议会上发表演说称:“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北京是中国的首都。”
1971年4月,任工党领袖的惠特拉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的确,在过去的这么多年中,我们装作中国不存在,这是不能令人满意的。加拿大、意大利都承认了中国,美国乒乓球队也去了中国,我们还需要犹豫吗?”当月,他就致电周恩来总理,表示要“改派一个工党代表团访华”,以“讨论建立外交贸易关系的条件”,并于7月亲自带队访华。
就在惠特拉姆出任澳大利亚总理仅数周后的1972年12月21日,中澳签署建交公报。1973年10月,惠特拉姆以澳大利亚总理的身份正式访华,会见了毛泽东与周恩来。访华期间,中澳签订了贸易协定和中国今后三年内向澳大利亚购买小麦的协定,并商定了两国文化教育交流的项目计划,为两国关系的长远和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此后的30年间,惠特拉姆先后11次访问中国,他也曾经非常自豪地说:“我是唯一见过中国三代领导人的澳大利亚领导人。”
1978年辞去议会职务后,惠特拉姆每逢中国驻悉尼总领馆举行国庆招待会,依旧要亲自前往参加。后来尽管年事已高、行动不便,他也还是会阅读中国驻悉尼总领事的讲话稿,以了解中国的发展近况。
听闻惠特拉姆去世的消息,现任总理阿博特表示,惠特拉姆是“他所在的时代的巨人”,并称澳大利亚将下半旗哀悼。
本报记者 齐旭 综合报道